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蛮书

蛮书

书名。亦名《蛮志》、《云南志》、《云南记》、《云南史记》、《南夷志》、《南蛮记》、《南蛮志》等。唐樊绰撰。唐懿宗咸通三年(862),绰在安南(交趾)经略使蔡袭部下作幕僚期间,鉴于南诏和唐朝关系重要,即对南诏情况作调查研究,后参考前人所著《云南记》、《开复西南夷事状》(均已佚)及《后汉书》等撰成。作于咸通四年(863)。分云南界内途程、山川江源、六诏、名类、六崄、云南城镇、云南管内物产、蛮夷风俗、南夷条教、南蛮疆界接连诸番夷国名十篇。对自唐朝进入云南交通途程,云南重要山脉河流,重要城镇,六诏和其他民族的概略,物产风尚及当时农业、手工业的概况,各族特别是南诏的生活习俗,南诏的一些特殊制度,军事训练和其毗连各国的大概情形,都有系统记录,尤详于南诏。为唐代云南历史、地理的重要专著,宋以后研究云南历史很重视此书。《新唐书·南蛮传》、司马光《通鉴考异》等多采用此书材料,李昉等在《太平御览》里所收《南夷志》(《蛮书》别名),是校勘今本的重要依据。原书明中叶以后已佚,清乾隆(1736—1795)年间修《四库全书》,方从《永乐大典》辑出,收于《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后版本颇多,近人向达著《<蛮书>校注)、赵吕甫著《<云南志>校释》、方国瑜著《云南史料目录概说》对著书年代、史料来源、版本等均有考说。

猜你喜欢

  • 卡什刻

    赫哲族男子传统衣服的一种。赫哲语音译,意为“狍皮大衣”。亦作“卡日其卡”。今内蒙古、黑龙江境内的鄂温克、鄂伦春和赫哲等族过去皆穿狍皮大衣,然各族称呼不一,制作也稍有差异。赫哲族以5—6张狍皮制作,长过

  • 熊溪

    见“雄溪”(2192页)。

  • 大荒

    指遥远的荒野。《山海经·大荒西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荒之山,日月所入,……是为大荒之野。”又指我国边疆地区。《山海经·大荒北经》:“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即今长白山),有肃慎氏

  • 施浪诏

    唐代西洱河地区小王国名。为六诏之一。施望欠为王,曾与邆赕诏王咩罗皮同伐南诏王蒙归义(皮逻阁),战败,退保牟苴和城(今邓川县城东北青索乡,又名史郎川)。南诏复进兵,部众溃,仅率家族之半,西走永昌(今云南

  • 沙苑

    地名。又称沙阜、沙海、沙窝。在今陕西大荔县南洛、渭二河间,东西80里,南北30里。西魏大统三年(537)十月,西魏丞相宇文泰利用地形特点在其东10里之渭曲,列阵设伏,大败东魏丞相高欢军,史称“沙苑之战

  • 蛮夷

    见“蛮”(2272页)、“荆蛮”(1583页)、“蛮方”(2272页)。

  • 结骨

    见“纥骨”(944页)。

  • 格曼

    僜语音译。※僜人格曼支系的自称。内部讲格曼话。约占僜人总人口的60%。聚居在西藏东南部察隅河及格多河流域。主要由明末清初从东部布绒山区(缅甸北部)迁来的一支古老居民和从西部迁来的部分“义都”人融合发展

  • 隆布鼐·扎西杰布

    见“隆布鼐”(2136页)。

  • 柳条边

    清代东北封禁地区界线。俗称柳条边、条子边、柳墙等。满族贵族夺得全国政权后,把盛京、吉林辖境部分地区视为“祖宗肇兴”之地。为保护“龙兴重地”,以固“根本”,严禁关内汉族等居民进入打猎、耕垦、采挖人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