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西秦

西秦

十六国之一。陇西鲜卑乞伏氏所建。初依附前秦,淝水之战后,乞伏国仁乘前秦兵败势衰之机,聚众10万,于东晋孝武帝太元元年(385)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改元建义,置武城、武阳、安固、武始、汉阳、天水、略阳、漒川、甘松、匡朋、白马、苑川12郡,筑勇士城(今甘肃榆中县东北)以居,史称西秦,割据陇西(治今甘肃陇西东南)。相继败鲜卑大人密贵、裕苟、提伦3部于六泉,高平鲜卑没奕于、东胡金熙于渴浑川,鲜卑越质叱黎于平襄,势力渐盛。建义四年(388),弟乞伏乾归继位,加称河南王,迁于金城(今甘肃兰州市西北黄河南岸)。收降南羌独如、鲜卑豆留䩭、叱豆浑、卢水胡尉地跋,连败鲜卑大兜国、后凉吕宝、氐王杨定,尽有陇西、巴西地。太初十三年(400),迁都苑川(今甘肃榆中县大营川地区)。不久为后秦姚兴所败,投奔南凉秃发利鹿孤,继降后秦,失国8年。晋义熙五年(409),乘后秦兵乱之机,聚众称秦王,复国。破后秦,取金城、略阳、南安、陇西诸郡,败南凉于岭南,击西羌于罕,破吐谷浑于赤水。西秦更始四年(412),子乞伏炽磐立,连破吐谷浑,灭南凉,败北凉,降乙弗鲜卑,势盛。建弘九年(428),子乞伏暮末继位。因政刑酷滥,部民多叛,势衰。永弘四年(431),为夏所灭。共历4主,凡47年。附西秦帝王世系:

猜你喜欢

  • 十善法

    旧时西藏地方法律之一。亦称“佛门十善”。源于吐蕃时期,后逐渐成为西藏社会一般道德规范和某些法典之蓝本。其内容:不杀生造罪;不偷盗财物;不与他人邪淫;不谎言妄语;不挑拨离间;不恶言咒骂;不散布流言;不仇

  • 袞杜桑波

    明代西藏地方官员。藏族。15世纪人。仁邦巴家族后裔,桑主孜宗本诺桑哇(即诺布桑波)之次子。依帕竹阐化王查巴琼内,准其袭父职,仁没藏仁蚌宗宗本。与萨迦派大德袞钦桑结佩及果热南僧格建供施关系。正统十四年(

  • 花腰

    见“罗武”(1415页)。

  • 外越

    春秋战国及秦时对今江苏、浙江、福建沿海和附近岛屿的越人部落称谓。有时亦作地域之称,如蒙文通《越史丛考》:“所谓‘外越’者,殆指、东海外之越地而言”。其名最早见于《越绝书》,该书《记吴地传》云:“娄门外

  • 教气艾

    又称“奔柴”。佤语音译。意为“做鬼的人”。解放前云南佤族地区对巫师的称呼。每个村寨有数个或十多个不等,通晓各种宗教仪式,会念驱鬼咒语和看鸡卜,除主持大的宗教祭祀活动外,还专门替人杀牲驱鬼治病。所取报酬

  • 阿史那弥射

    ?—662唐朝突厥族将领。阿史那氏。西突厥※室点密可汗五世孙。世为莫贺咄叶护。贞观六年(632),受太宗册封为奚利邲咄陆可汗。因族兄阿史那步真自立为汗后,杀其弟侄20余人,被迫率所部于十三年(639)

  • 合川

    古县名。秦、汉时为诸羌所据。北周武帝逐诸羌,始有其地,置合川县,治所在今甘肃迭部县西。唐武德二年(619),于县置叠州,取群山重叠之义,领合川、乐川、叠川3县。旧治吐谷浑马牧城(西强城)。三年,移于交

  • 赛德语

    我国台湾高山族赛德人使用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台湾语支。使用人口约有5千。居住在泰耶尔人住地的东南方,包括花连县秀林乡、万荣乡,南投县仁爱乡合作、精英、春阳、南丰、互助等村。分雾社、春阳、合

  • 巴赖都尔莽奈

    ?—1641清初将领。蒙古察哈尔部人。姓乌弥。初为察哈尔部大臣。天聪八年(1634),察哈尔林丹汗兵败后,率200余户从哈屯河归附后金,隶蒙古正黄旗。崇德元年(1636),授一等男爵。三年(1638)

  • 哈萨克语

    我国哈萨克族使用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甘肃省阿克赛哈萨克自治县,使用人口约111万(1990年)。在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及原苏联的其它地区约有790万人(1989年)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