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西藏农奴制

西藏农奴制

解放前在西藏曾存在过的一种社会制度。是在国家握有最高土地所有权、西藏大小封建领主等级土地占有制与领主对农牧奴的人身不完全占有基础上形成的剥削制度。即西藏的全部土地(包括草场、山林)和农牧奴均被中央封建王朝及原西藏地方政府分封给只占西藏总人口不到5%的大小领主所占有,占总人口90%以上的农牧奴无人身自由,更无任何政治权利。他们只能在被奴役并向领主提供劳役、实物与货币内差、外差的条件下,被分予少量份地,对份地只有使用权,视领主需要,其中的※差巴得永远固定在封建庄园的土地上;※堆穷则可以缴纳※人役税的条件下外出谋生,但领主仍可随时将他们调回为自己支差。领主阶级内部可将农奴作为土地的附属物互相转让、出租,或作为嫁奁、礼物互相赠送。按原西藏地方政府的布告,业已不准买卖和屠杀农牧奴,但领主代理人任意处罚和毒打农牧奴现象仍很普遍,毒打致死及连同庄园买卖农牧奴的亦不乏其例。同时,农牧奴大都不能单靠经营份地和自有牲畜养家活口,还要部分靠借高利贷为生,更强化了对领主的人身依附。此种制度严重束缚生产力发展,民主改革前,西藏手工业还未从农业中分离出来,铁质生产工具也很匮乏。农牧奴以怠工、逃亡、请愿等方式反抗剥削、压迫的斗争从未停止。1959年民主改革后,已废除。

猜你喜欢

  • 穷奇

    高车副伏罗部贵族。首领阿伏至罗堂弟。北魏太和十一年(487),随从兄率部10余万落,击退柔然追兵,西迁到车师前部(今新疆吐鲁番交河故城一带)西北,建高车国,奉从兄为“候娄匐勒”(意为“大天子”)统北部

  • 壮文

    我国壮族使用的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早在南宋时期,壮族地区民间就流传着一种“方块壮字”或叫“土俗字”。这种字是在汉字基础上创造的,使用范围不广,也无统一规范,壮族民众多使用汉文。1955年创制了拉丁

  • 扫剌

    ?—929五代时期奚族部落联盟首领。前首领※去诸子。父卒,代立。后唐庄宗李存勖时,赐姓名李绍威。同光元年(923)十二月,遣使赴后唐。三年(925)九月,遣使贺庄宗诞节,贡方物。曾娶契丹逐不鲁姊,逐不

  • 李保

    ?—336成汉宗室、大臣。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县东南)巴人。成汉君主※李雄庶子。玉衡二十四年(334)十月,兄李期即帝位后,封镇西大将军、西夷校尉、汶山太守。玉恒二年(336),无病而死,时人皆云为期

  • 越裳

    古越人一支。其分布据《尚书大传》载:“交趾之南,有越裳国”。《册府元龟·外臣部》亦说:“南蛮林邑国(汉时属日南郡),古越裳之界也。在交州南,……北连九真”。周初便与中原王朝交往,周成王时,越裳氏曾来朝

  • 靖逆城

    古城名。位于今甘肃玉门市赤金堡西北。旧为赤金蒙古卫地。康熙五十七年(1718),为防御策妄阿拉布坦而置。城周2里1分5厘,有南、北2门。为靖逆卫所在地。靖逆同知驻扎。雍正三年(1725),裁同知,以柳

  • 伊希丹毕札拉参

    即“伊希丹毕坚赞”(812页)。

  • 札萨克图汗部

    喀尔喀蒙古四部之一。以汗号得名。成吉思汗十九世孙赉瑚尔为喀尔喀左翼长,称汗,明末传子素巴第,始称札萨克图汗,与土谢图汗衮布、车臣汗硕垒并称三汗。清崇德三年(1638),其部谋掠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因

  • 贡乔旺徐巴

    1768—?清代甘肃拉卜楞寺第三十一任堪布。藏族。出生于东加地方之赛仲噶敦家族。幼年学习藏文,后作嘉木样之秘书,以赛仲家族后裔,获准入拉卜楞寺学经,拜华热·旦本却为师,学习五部大论。任大会堂翁则师,后

  • 藏语音译,即松耳石,又称绿松石。是藏族常戴的玉石类装饰品。有绿、白、红之分。这种宝石有些出自汉地,有的产于西藏。现广泛流传,男女均佩戴,也多用于装饰各种器物,以示珍贵。佩玉之俗始于吐蕃,并转为官员※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