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西藏画卷

西藏画卷

意大利藏学家※杜齐(G·Tucci, 1894—198)著。1949年于罗马出版。全书3册。作者曾在解放前多次赴西藏、印度、尼泊尔、拉达克、锡金、不丹调查,并从西藏运走大量珍贵文物及史料。多数存意大利中东远东研究所。著有《藏五陵墓考》、《印度—西藏》、《西藏考古》及《西藏和蒙古的宗教》等。本书是藏学界迄今影响最广的名著,多数图书馆视为善本珍藏。第一、二册系文字论著,第三册是包含256幅印刷精美的影印西藏唐喀画,其中多数为藏族珍贵名画,主要是元、明、清时代作品,尤以江孜白居寺的具有汉藏风格的佛像图画最珍贵。前二册,详细解释画图产生及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征引了大量汉、藏、梵、蒙古及西文多种文字,文物史料,在1949年前世界藏学尚未广泛发展的时期,该书所引史料经常为各国藏学家转引。该书即是一部通史,也是一部文字史,为藏学界所仅见。本书史学价值很高,如该书在中世纪史部分,反映了萨迦派代表西藏僧俗官民赴凉州与蒙古谈判归顺问题,并认为“西藏加入蒙古国是明智的”、“在阔端手里,蒙古第一次有实效地占有了西藏”。并首次将其在西藏夏鲁寺拍照的13件皇帝圣旨及帝师法旨公布于世(元代11件,明代2件),成为中国元明时期统治西藏的有力佐证。同时书中也散布了不少鼓吹西藏独立的反动观点。

猜你喜欢

  • 西克辛佛教寺院

    又称锡克沁千佛洞、焉耆明屋。“明屋,”维吾尔语意为“千间房”。为古焉耆国的佛教遗址。位于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西南42公里处。分南北两区。大殿、佛塔、僧房均为土坯建筑,均已颓圮。出土大量佛头像、壁画残片

  • 汰劣克

    清代新疆布鲁特(今柯尔克孜族)萨雅克部首领。道光四年(1824),张格尔犯边,为喀什噶尔(今喀什)帮办大臣巴彦巴图所败,遁。巴彦巴图乘机纵兵杀掠。其妻孥及部众百余人皆惨死。为报杀亲之仇,遂会张格尔部2

  • 公师隅

    战国时越人。越王无疆为楚所败,其子孙遁处江南海上,有自立为王者,欲与魏通好,牵制楚国。受越王遣,前往南海求得犀角、象齿及吴江楼船、会稽竹箭等献予魏王。魏王“乃起师送越王往荆,栖之沅湘”。

  • 活佛转世制度

    藏传佛教各教派寺院领袖人物普遍推行的一种独特的传承制度。10世纪后期,藏传佛教各教派兴起,其寺院领袖人物圆寂后,或依师徒传承,或依叔侄传承,以维护本教派及本寺院之延续。元世祖至元二十年(藏历水羊年,1

  • 月即别汗国

    参见“乌兹别克汗国” (351页)。

  • 高杞

    ?—1826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高佳氏。乾隆三十七年(1772),充军机章京。五十二年(1787),任内务府郎中,后历任山西道监察使、襄阳府和武昌府知府。六十年(1795),参与镇压湖南苗族反清斗

  • 粤喜县

    渤海王国置。一作奥喜县。为鄚颉府鄚州附郭县,县治故址有说在今黑龙江省阿城县。辽灭渤海后废,其民被迁至今辽宁昌图县一带,与万安县合为一县,称柳河县(治所在今昌图县西北八面城)。

  • 改土归流

    明清两代在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废除土官土司实行流官统治的一种政治措施。土司是元代以来封建王朝在部分民族地区对其土著首领授与世袭官职,使其仍按传统旧俗管理原辖区及百姓,通过他们对民族地区实行间接统治的特殊地

  • 奶酪

    蒙古等民族的传统奶食品之一。蒙古语称“毕喜拉格”。多为牧民自制,其方法是:把鲜奶放在盆、罐等容器里,待发酵后开始出现分离现象,这种沉淀后的凝状物便是奶酪。在冬天,牛奶难于发酵,就放入锅内加温,一边搅拌

  • 碾伯守御千户所

    明代西北卫所名。本碾北地。成化(1465—1487)中置。治所在今青海乐都。嘉靖三十八年(1559),其地山后诸族部联合起兵反抗官军,为明廷所弹压。清雍正二年(1724),改为碾伯县。1928年改为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