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议榔

议榔

苗族民间议事会。类似古代※门款制。亦称勾夯、春酒会、里社会议、丛会、埋岩会议等。各地名称不同,性质基本相似。源于氏族议事会,亦是继氏族公社解体后沿袭其旧有的民主选制度而产生的地缘性榔款组织。氏族每个成年男女对于所商讨的族内外一切问题皆有表决权。经协商制定氏族成员共同遵守的法规及惩罚条例。每年或相隔几年或更长时间召开一次会议,制定新的榔规。会议由榔头或款首主持,榔头由各寨六方(或理老、长老、寨老、该歪)推举产生。议事会召开时,榔头手持芭茅和梭标(代表权利和权威)向群众宣布新榔规,背诵历史上的“议榔词”。民国年间,始有汉文记载的榔碑或榔牌,立在路口或寨边。榔款大小不等,以一寨或数寨为一小款,几十或上百寨为一大款,榔与榔或款与款之间无统属关系,需要时可组成临时性联合组织。每个榔或款没有常设办事机构。榔头或款首不脱产、无报酬。任期一年至几年不等。会议期间杀牛饮血酒,会众分食牛肉以示牢记榔规。榔款组织的对内职能是维护社会秩序,管理生产劳动,调解民间纠纷,制定共同遵守的新榔规;对外抵御外侮、外患,包括军事行为及血亲复仇等。榔规一经制定,具有强烈的约束力,任何人,包括榔头、理老、寨老等都必须遵守,不得违背。民国年间,政府推行保甲制度,一些地区与榔款组织结合,改变了其农村公社社会组织性质。

猜你喜欢

  • 阿旺益喜次臣嘉措

    1818—1876清代西藏热振寺三世(一作九世)呼图克图。生于欧柱鼎。道光四年(1824),经金瓶掣签,确定为热振活佛转世。七年(1827),为脣征阿齐图诺门罕,入色拉寺习经咒,考取兰占巴学位。十八年

  • 蒙古檐帽

    蒙古族传统帽的一种。起源于元初,由元世祖忽必烈的皇后察必首制。古时蒙古帽无前檐,一般戴各色扁帽,帽缘稍鼓起,帽后垂缘宽长若棕榈叶,可避风沙挡雪保暖。用两带结于腮下,带下复有带,任风飘动。据《元史·后妃

  • 十六法

    旧时西藏地方主要法典之一。万历四十六年(1618),噶玛登迥旺布执政后,命白色瓦在原有法典※《十五法》中增入“异族地区律”一条,故名。参见“十五法”(8页)。

  • 乌古斯可汗的传说

    维吾尔族古代散文体英雄史诗回鹘文残卷。也称“乌古斯可汗传”。原题阙佚,此题为近代人所拟。主要叙述维吾尔族传说中英雄乌古斯可汗的业绩。从其中有关的地名和内容分析,传说形成时间大约在10世纪,一说写成于元

  • 正辅主

    西夏军队中辅助正军者。为第二等军卒。在不同岗位配备不同战具。牧主正辅主有弓1张、30支箭、长矛杖1支;农主正军则仅有20支箭。内宿后卫正辅主有弓1张、60支箭、有后毡木橹1、长矛杖1支。

  • 玉妥·云丹贡布

    ①(729—853)唐代吐蕃藏医。又称老玉妥·云丹贡布。吐蕃赞普赤松德赞(?—797)时人。玉妥家族人。世代行医。其曾祖、祖父及父,先后任松赞干布、芒松芒赞及赤都松御医。家学渊源,自幼从父学医,10岁

  • 资曹

    明代云南土官。彝族。云南曲靖府陆良州(旧州治在今陆良县城东北)土知州资求子。父卒,因年幼由母沙共替职。宣德八年(1433),正式袭父职为土知州。正统六年(1441),从征有功,升曲靖军民府同知,仍管州

  • 马镫壶

    见“鸡冠壶”(1263页)。

  • 李师道

    ?—819唐朝官员、地方割据者。高丽人。※李纳子,※李师古异母弟。知密州(治今山东诸城县)事时,师古死,其女(一作属下)秘不发丧,潜遣使迎继之。元和元年(806)七月,唐宪宗授以检校左散骑常侍、兼御史

  • 天授

    宋代云南大理(后理)国国王段正淳年号。1096年,凡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