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豆卢宁

豆卢宁

500或504—565

西魏、北周将领。字永安。昌黎徒何(即徒河,今辽宁锦州)人。其先世鲜卑慕容氏,后归北魏,赐姓“豆卢。”柔玄镇将豆卢苌(一作长)之子。骁勇善骑射。北魏永安(528—530)中,以别将随尔朱天光入关,加授都督。因败万俟丑奴战功,赐爵灵寿县男。及天光败,从侯莫陈悦,后率众归宇文泰。永熙三年(534),魏孝武帝西迁,以奉迎勋,封河阳伯。大统元年(535),授大将军,进爵为侯。迁显州刺史、大中正。寻拜抚军将军,进爵为公。从宇文泰擒窦泰,复弘农,破沙苑,授武卫大将军,兼大都督。后任北华州刺史。七年(541),从于谨破稽胡帅刘平伏于上郡。及梁仚定起兵,为军司,监陇右诸军事,事平,进位侍中、使持节、骠骑大将军。九年(543),从泰与东魏军战于芒山,迁左卫将军,进爵范阳郡公。十六年(550),拜大将军。恭帝二年(555),改封武阳郡公,迁尚书右仆射。北周孝闵帝即位,授柱国大将军。武成元年(559),出为同州刺史。督诸军破稽胡郝阿保、刘桑德等。军还,迁大司寇,进封楚国公。保定四年(564),授岐州刺史。带病从军东讨。次年,卒于同州。谥昭。

猜你喜欢

  • 北面朝官

    契丹王朝官署类称。《辽史·百官志》称,契丹官制特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北面朝官指掌管契丹军民事

  • 内蒙古农工兵大同盟

    中国共产党在内蒙古地区团结蒙汉各族人民共同斗争的第一个群众性的革命组织。简称农工兵大同盟。1925年冬,内蒙古各地蒙汉各族农民、牧民、工人、士兵代表200余人,在张家口举行大会正式成立,选举李大钊为中

  • 侯莫陈颖

    北周、隋将领。字遵道。代郡(治今河北蔚县西南)人。鲜卑侯莫陈氏。大司徒※侯莫陈崇子。西魏大统(535—551)末,以父军功赐爵广平侯,累迁开府仪同三司。北周武帝时,从滕王宇文击龙泉、文城胡,迁司武,加

  • 玉典赤

    蒙元时期蒙古官名。又译“额兀迭臣”。《元朝秘史》释为“把门的”、“管门的”,意为“守门者”,汉译“户郎”。《元史·舆服志》:“户郎,国语曰玉典赤。”早在蒙古建国前,铁木真(成吉思汗)于宋嘉泰四年(12

  • 叶密立

    又译叶密里、也迷里、业瞒。①河名,即新疆额敏河。 ②地名,在额敏县东南额敏河南岸。※耶律大石西征,1132年在此建城,称※菊儿汗,建元※延庆。成吉思汗分封诸子时,以其地封给第三子窝阔台(太宗)。窝阔台

  • 耶律淳

    1063—1122北辽宣宗,1122年在位,仅三月。小字涅里,又记作捏里。契丹族。为辽道宗※耶律弘基侄、天祚帝※耶律延禧堂叔、宋魏王※耶律和鲁斡子。自幼为祖母、皇太后萧挞里养于宫中。成人后,笃好文学。

  • 纳都六设

    即“讷都六设”(921页)。

  • 喀尔喀吉鲁姆

    即“喀尔喀法典”(2207页)。

  • 伏藏

    藏语称“朵儿”,意“埋藏地下之物”,实指埋藏于地下的经书。古代藏族僧人有将重要佛典和著作埋于地下、岩洞、古寺殿堂或梁柱下之俗,待多年后取出,公诸于世,视为珍宝。藏传佛教称之为“伏藏”。在藏族本教中亦有

  • 云台过街塔

    元代古迹。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北古长城居庸关之云台。元至正二年(1342),顺帝北巡至居庸关之南关内,传谕发内帑于云台上营造佛塔,至五年(1343)竣工,举行隆重庆赞仪轨。云台以汉白玉铺砌,上建石砌佛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