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

傣语音译,意为“供奉”、“布施”。云南傣、布郎、德昂等族信仰小乘佛教的信徒斋僧礼佛活动的统称。西双版纳一带称“赕佛”,德宏一带叫“做摆”。认为赕佛是为自己赎罪,为子孙积德。赕佛虔诚者,享有社会地位,受人尊敬。德宏傣族以“做摆”换取“帕戛”(傣语“怕拉达戛”的简称,即“佛门男子”之意)的称号,作为人生追求的重要理想之一,通常在佛教节日或民间婚丧节庆期间进行,主要有“赕鲁皎”(送儿童入寺为僧)、“赕坦木”(向佛寺献经书)、“赕帕”(向僧侣捐袈裟)、“赎毫轮瓦”(向佛寺献稻谷)等。赕有大小之分,大赕活动时间长,仪式隆重,耗费大。小赕限于本村本寨,随时举行,随即解散。大赕则要邀请邻近村民亲友参加,长的达十数日。每次做赕,信徒皆要献鲜花及供品,去佛寺聆听佛爷讲经说法,大赕时则要举行歌舞、花灯、放烟火等活动。

猜你喜欢

  • 彰所知论

    书名。藏文佛学古籍名著。元代乌思藏高僧帝师※八思巴撰。全书共分五品:(1)器世界,主要述日轮、月轮、诸星宿、妙高山等佛家宇宙观;(2)情世界,主要述古印度、吐蕃、蒙古诸王宏扬佛法情况;(3)道法,(4

  • 阿机拜

    清朝武官。蒙古正蓝旗人。卓特氏。世居巴林地方。天命三年(1618),从阿巴泰贝勒征明,攻抚顺,取广宁,败明兵于沙岭。天聪三年(1629),随太宗征明,至通州。继随俄罗寨臣等败明经略袁崇焕兵。又同讷门哈

  • 华旦土丹嘉措

    1774—1847清代青海地区高僧。藏族。出生于嘉雅牧区地方。5岁坐床,拜然绛巴阿旺脑吾为师,聆听《甘珠尔》大藏经之教敕。7岁时,在神变祈愿法会上,讲《菩提道次精要》、《祝愿经》等经典。后在塔尔寺从六

  • 白马羌

    ※西羌的一支。又称广汉白马羌。原居河湟地区。秦献公初立(前384),欲复穆公之迹,兵临渭首(甘肃渭源),诸羌畏秦之威,相率外迁,该部徙居广汉地区,与夷、氐杂处,故有“六夷、七羌、九氐”之说。东汉建武十

  • 平定西藏纪功碑

    刻石。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李鳞题。刻于拉萨布达拉东山崖上。记述康熙五十九年(1720)清政府遣满、汉官兵护送达赖喇嘛入藏,沿途备受僧俗人众欢迎,及平逆将军延信统兵击败准噶尔策妄阿拉布坦军三次袭营

  • 驻粤八旗志

    书名。清广州驻防将军长善主纂。光绪元年(1875)始修,五年初刊,十年续修。25卷(包括卷首)。分敕谕、建置、经政、职官、选举、人物、杂记7个部分,附满城图、水陆战操图等70余幅。记载自康熙十九年(1

  • 白崖

    古地名。在今陕西宁强县东北(一说勉县西北)。南朝宋元嘉二十年(443),略阳清水(今甘肃清水)氐豪杨文德在宋廷支持下,被氐众拥立为主,据此城,自号征西大将军,秦、河、凉(一作秦、河、梁)三州牧,仇池公

  • 三失之训

    辽太宗临终前的感言。会同五年(942),辽太宗耶律德光挥兵南下攻打后晋,九年(946),军入汴京,灭晋。次年二月,登正殿,行大典,受百官朝贺,改元大同,并改国号为“大辽”。随即遭中原民众强烈反抗,宋、

  • 准塔

    ?—1648清初将领。满洲正白旗人。姓佟佳氏。※扈尔汉第四子。后金天聪八年(1634),任参领,略明锦州,迎察哈尔部来归诸宰桑。清崇德二年(1637),随武英郡王阿济格奋勇攻取皮岛,赐巴图鲁号。寻晋都

  • 乞卜察兀惕

    即“钦察”(16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