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凌巴勒
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土谢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第四子。初授一等台吉。康熙三十年(1691),随父朝觐,赐冠带、银币。五十年(1711),封札萨克辅国公,析其从子札萨克台吉班珠尔多尔济5佐领隶之。五十四年(1715),与子巴木丕勒多尔济随清军驻防扎布堪。五十六年(1717),移驻哲尔格西喇呼鲁苏。五十八年(1719),随右卫将军费扬古等筑扎克拜达哩克城。六十一年(1722),奉命由汗阿林移厄鲁特降人罗卜藏锡喇布游牧于察哈尔。
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土谢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第四子。初授一等台吉。康熙三十年(1691),随父朝觐,赐冠带、银币。五十年(1711),封札萨克辅国公,析其从子札萨克台吉班珠尔多尔济5佐领隶之。五十四年(1715),与子巴木丕勒多尔济随清军驻防扎布堪。五十六年(1717),移驻哲尔格西喇呼鲁苏。五十八年(1719),随右卫将军费扬古等筑扎克拜达哩克城。六十一年(1722),奉命由汗阿林移厄鲁特降人罗卜藏锡喇布游牧于察哈尔。
五代后梁年间辰州起义首领。辰州(今湖南沅陵)人。开平四年(910)十二月,因不堪官吏侵扰,与靖州(今湖南靖县)、溆州(今湖南黔阳西南)等地苗、侗首领潘金盛、昌师益等率众起义。攻湘乡和武岗。恃险阻,抗击
藏族部落名。亦称门源北山五族或上五族,五族指兴马族(藏语称夏吾乃尔部落)、那楞族(藏语称尔克腾部落)、向化族(藏语称阿布藏部落)、归化族(藏语称班固部落)、新顺族(藏语称华热加多部落)。驻牧地界东起门
系阿拉伯文“筛海、伊斯兰”之意译。中国伊斯兰教史籍作“主持”、“摄思廉夏”或“摄思廉”等。指清真寺内主持教务的阿訇。
古地名。故址有二说:或说在今辽宁义县东南王民屯西大凌河对岸;一说在该省北镇县境。唐于此置“汝罗守捉”。为唐代东北重镇营州(今辽宁朝阳市)入安东道(府治在今辽阳市)必经之地。
州名。十六国前凉置。治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唐武德五年(622)置西沙州。贞观七年(633)仍改沙州。贞元(785—804)后为吐蕃所据。宋初回鹘据其地,后归宋。宋景祐三年(1036)入于西夏。元置州,
清代满族中拥有特权的八大家通称。天命七年(1622),清太祖努尔哈赤“立八和硕贝勒共事议政,各置官属,凡朝会燕飨皆异其礼”(嘉庆《清会典事例》卷2),于八旗中各主一旗,亦称八固山贝勒。其权势居一人之下
?—1830清朝将领。满洲正白旗人。姓瓜尔佳氏。嘉庆五年(1800),由前锋补印务笔帖式。道光五年(1825),累官前锋参领。六年,随山东巡抚武隆阿赴福建,参与镇压彰化县民起事,继征讨新疆张格尔叛乱。
?—1659喀尔喀蒙古札萨克图汗部首领之一。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硕垒乌巴什子。为喀尔喀8札萨克之一,属右翼。顺治四年(1647),土谢图汗衮布、车臣汗硕垒因纳苏尼特叛人腾机思及掠巴林部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十二宫下均设抹里。厥里为辽世宗※积庆宫下之一抹里。
藏语音译。原意为“主人批准”。西藏民主改革前,各农奴主的属民间,一般不得改变人身依附关系。但也有一些农奴主规定,其属民经交纳一定数量的财物,得到主人批准后,可同其他农奴主的属民结婚,并改属对方主人。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