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

历史上契丹民族所建朝代名。契丹民族起源于我国北方潢河(今西辽河上游西喇木伦河)和土河(今老哈河)之间。唐代末年,开始强大。10世纪初,迭剌部首领耶律阿保机用武力统一契丹及附近诸部,称帝建国(于907年称帝,916年建元。依此,史学界对辽开国的具体时间持有不同看法)。据《契丹国志》载,阿保机建国时,“国号大契丹”。至第二代皇帝辽太宗得中原后晋“儿皇帝”石敬瑭所献燕云十六州,版图扩大,于会同元年(938),“国号改大辽”(《东都事略》、《新五代史》载同;《辽史》记为大同元年,即947年“建国号大辽”,《资治通鉴》载同。故史学界对契丹更改国号为辽的时间亦存两说)。至第六代皇帝辽圣宗统和元年(983)“复号大契丹”(此据该书圣宗纪,《东都事略》、《续资治通鉴长编》载同;《契丹国志·九主年谱》记为开泰元年(1012)。一般认为,以前者为是。)至第八代皇帝辽道宗咸雍二年(1066),又“复改国号大辽”(《东都事略》、《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史》所载皆同),直到辽亡。通常情况下,本民族常以“契丹国”作统称,后世汉文史书常以“”作统称。其义,一说“以辽水而得名”;一说“由于十六州的并入,成了辽阔的帝国而已。”习惯上,“”不仅指王朝,亦作一个时代的名称。以辽建国916年计,至天祚帝保大五年(1125)被金灭亡,共210年。中历9帝,用22个年号。诸帝世系如下:其疆域据《辽史·地理志》:“东至于海,西至金山(今阿尔泰山),暨于流沙,北至胪朐河(今克鲁伦河),南至白沟。幅员万里。”终辽一代,设有五京: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南),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西南),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市),南京析津府(今北京),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市)。有“州、军、城百五十有六,县二百有九,部族五十有二,属国六十。”与中原五代、北宋相始终,形成我国第二次南北朝对峙局面。其中,辽宋于1004年(辽圣宗统和二十二年,宋真宗景德元年)订立的“澶渊之盟”是历史上的著名事件。辽统治区域内,以契丹民族为主体,尚有汉、奚、渤海等诸多民族,针对此,辽朝实行“因俗而治”,“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的民族政策,获得很大成效。最高统治集团受游牧生活习俗影响形成的“斡鲁朵”(宫卫)制、“四时捺钵”制以及“头下军州”制,亦颇具特色,给后来北方民族政权以深刻影响。契丹民族建辽,对统一祖国北方有重大贡献,是政权在我国历史上占重要地位。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南征北战的辽太宗、中兴皇帝辽圣宗以及皇太后萧绰(俗称萧太后)等,皆为显赫一时的英雄人物。辽亡前夕,保大二年(1122)耶律淳另建立政权,及翌年耶律雅里所建政权,历史上称为“北辽”(前后一年余);四年(1124),耶律大石自立为王,率部西迁,在虎思斡耳朵(原苏联托克马克城南)再建政权,依辽制进行统治,延续90余年,史称“西辽”(此据《辽史》。《元史》称作“西契丹”,《湛然居士文集》称作“后辽”,《异域志》称“黑契丹”,《世界征服者史》称“哈喇契丹”)。从广义上说,都属“”的范畴,有史家依“两汉”、“两晋”、“两宋”之说法,称其为“两辽”。从辽立,至西辽为蒙古所亡(1218年),共300余年。

猜你喜欢

  • 博格达沁古城

    位于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西南18公里一草滩中,地名博格达沁。城周约3公里,城基犹存,高约2—3米,为土坯砌筑。城中有古房遗址,为夯筑。城周有大型汉、唐墓葬,出土汉铜镜、包金铁剑、金质龙纹带扣、陶器等。

  • 詹师庐单于

    即“乌师庐单于”(347页)。

  • 刘蠡升

    ?—535北魏起义首领。又写作刘䗍升。族属稽胡(又作步落稽、山胡)。孝明帝孝昌元年(525)十二月,举兵反魏,据云阳谷(今山西左云县),自称天子,改元神嘉,置百官。活动于汾州(今山西汾阳

  • 七占簇

    明代藏区部落名。属洮州卫。在今甘肃临潭县境。宣德五年(1430),其族喇嘛僧人藏卜领占来朝,贡马及金银器皿、方物等。赐以钞、彩币表里及绢、胖袄等。自此,入朝贡使络绎不绝,载之史册者有弘治元年(1488

  • 漏卧

    古国名。又称漏卧侯国。秦至西汉时为夜郎国小邑之一。一度置县。其地约当今云南罗平、贵州兴义、安龙一带。西汉成帝河平(前28一前25年)中,漏卧侯俞与夜郎王兴、钩町王禹相互攻击。汉遣使谕和,不听。及牂柯太

  • 劝礼成

    即“劝利晟”(398页)。

  • 纳更山土巡检司

    明代哈尼族土司。旧属临安府。今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明洪武(1368—1398)时,为鼓励农垦,对率众开壁荒山,扩大耕地面积的和泥首领龙咀,从纳楼分出,给予土司职衔,建立巡检,世领其所辟地区。主

  • 咸清

    西辽感天皇后萧塔不烟年号。约1144—1150年,凡7年。

  • 固木布

    参见“衮布”(2091页)。

  • 木忽鲁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穆瑚埒卫。正统(1436—1449)后设。清代穆瑚埒河在宁古塔(治今黑龙江省宁安县)境内。《满洲源流考》将永乐六年(1408)二月所设木忽剌河卫亦称作穆瑚埒河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