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太祖墓碑
辽代契丹大字刻石。碑立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陵寝(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哈达英格乡石房子村附近深山),现陵上建筑已荡然无存,享殿柱础尚见,碑在遗址东门外东山坡,早年断碎,只余存龟趺。解放后多次调查,搜集到刻有契丹大字的残石10块,共约78字,汉字残石9块,约25字。此碑字体极为工整,堪称今见契丹大字典范。残石现分藏于内蒙古博物馆和巴林左旗博物馆。至今尚未获得解读。
辽代契丹大字刻石。碑立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陵寝(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哈达英格乡石房子村附近深山),现陵上建筑已荡然无存,享殿柱础尚见,碑在遗址东门外东山坡,早年断碎,只余存龟趺。解放后多次调查,搜集到刻有契丹大字的残石10块,共约78字,汉字残石9块,约25字。此碑字体极为工整,堪称今见契丹大字典范。残石现分藏于内蒙古博物馆和巴林左旗博物馆。至今尚未获得解读。
见“益仓”(1945页)。
见“恩古特”(1869页)。
古族名。今哈尼族先民。渊源于南迁的古氐羌人。南北朝以后,从原来的僰、叟、昆明族中分化出来的一个民族集体。始见于唐张九龄《敕安南首领爨仁哲书》:“和蛮大鬼主孟谷悮”。因其信仰巫鬼教,政治、宗教上的首领称
清道光年间苗民起义首领之一。参见“石观保”(450页)。
?—1607明代蒙古朵颜卫首领。又称专难、贵英。成吉思汗部将※者勒蔑(折里麦、济拉玛)后裔,朵颜卫都督※花当重孙,※影克长子。幼失母,由姨母和姑母养育成人。隆庆元年(1567),父南下攻入明境,被火器
清末执掌鄂伦春族事务的官署。清初,鄂伦春族臣属清王朝,隶布特哈总管衙门。在纳貂过程中长期受布特哈官员掠夺和欺压,清末,首领烈钦泰领导群众对抗。时值沙俄入侵,需鄂伦春人助固边防,经黑龙江将军文绪奏请,于
南诏时期在大理修筑的大型水利工程。公元841年南诏统治者劝丰佑遣人所筑,“自磨用江至于鹤柘(在大理城郊)”,使附近大面积农田得到灌溉,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瓦里(由※籍没奴隶组成)名。辽,置十二宫,下皆设瓦里。蓊为辽圣宗※兴圣宫下之一瓦里。
契丹与后晋的一次著名战役。后晋高祖石敬瑭时,对契丹割地纳贡、称子称臣,契丹助敬瑭灭后唐称帝,两国关系极密。辽太宗会同五年(942)六月,石敬瑭卒,其子石重贵即位,在众臣怂恿下,对契丹“称孙不称臣”,态
西夏职官名称之汉译名。宋代史籍记载的西夏遣宋使臣官名。如史载宋元符二年(1099)四月,西夏派遣宋朝的使臣中有磋迈喀结桑。后世称“蕃官名号”,其西夏职官品位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