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通古斯语支

通古斯语支

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的语支之一。早期的分类法,只包括中国境内的鄂温克语(旧称索伦语)、鄂伦春语、俄罗斯联邦境内的埃文基语、埃文语、涅基达尔语。较新的分类法,在本语支内再划分两个次语支。西伯利亚次语支(又称埃沃基次语支),包括上述的几种语言;黑龙江次语支(又称那乃次语支)包括中国境内的赫哲语,俄罗斯联邦境内的那乃语、乌利奇语、奥罗克语、乌德盖语、奥罗奇语。但也有人认为那乃语、赫哲语等语言应划为一个独立的语支。通古斯语支分布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鄂温克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陈巴尔虎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阿荣旗、额尔古纳左旗、扎兰屯市,黑龙江省的黑河市、逊克县、呼玛县、塔河县,讷河县、嘉荫县、同江县、饶河县,俄罗斯联邦的东西伯利亚和远东的埃文基自治专区、雅库特自治共和国、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滨海边疆区、萨哈林州、堪察加州、马加丹州等地以及蒙古国的巴虎地区。使用人口约5万,其中中国约2万。语支的特点:元音分长短,一些语言中,复元音只出现在供词里。元音和谐律比较严整。大部分语言中,只有软腭部位的塞音、擦音,设有小舌部位的塞音、擦音。辅音结合时,有大量的逆同化现象。格的数目多。有整齐对称的人称领属附加成分和反身领属附加成分,而且广泛地使用。动态有人称形式,人称附加成分来源于共同满—通古斯语的人称代词。动词使动态和被动态的附加成分,在语音形式上可以区分。在句子结构里,有的结构成分之间在人称和数上存在着互应关系。在主从复句中,从句主要依靠作谓语的动词形动形式和别动形式粘附有关的附加成分和主句连接。

猜你喜欢

  • 提依特部

    清代布鲁特(阿尔克孜)部落名。又译提伊特部。乾隆二十四年(1759)归附清朝,五十二年(1787),其首领伯舍克以效忠清廷,获六品顶戴蓝翎。在喀什噶尔城(今新疆喀什)东北600余里伊兰乌瓦斯卡伦外游牧

  • 众部族军

    见“部族军”(1905页)。

  • 喀喇玛特和卓

    清代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和卓。又称伊纳雅特喀喇玛特。※玛木特玉素普和卓子,※阿帕克和卓弟。世居叶尔羌(今莎车),为当地维吾尔族首领。清辅国公额色尹、札萨克一等台吉图尔都、玛木特等皆其裔。史称“喀喇玛特系

  • 阿哈保

    ?—1805清朝将领。满洲正黄旗人。鄂拉氏。初由司辔护军授侍卫。乾隆五十一年(1786),从征台湾镇压林爽文起义。解诸罗围,擒林爽文,赐“巴图鲁”号。继从征廓尔喀,擢二等侍卫。参与镇压苗民起义,擢头等

  • 叟色

    清朝武官。蒙古镶黄旗人。鄂勒图特氏。世居迈勒豁地方。康熙十六年(1677),以七品官从征吴三桂。至广东韶州府,随镇南将军莽依图等败敌将军马宝等。进至广西,破敌师吴世琮等于新村西山。十九年(1680),

  • 乌隗部

    契丹部族名。※遥辇氏部落联盟初期,契丹拥有8部,※阻午可汗时(735年被推举为汗),整顿为20部,乌隗部为其一(有人以为由※纳尾部发展而来)。由撒里卜统领。契丹开国后,更其部夷离堇(军事首领)为令稳。

  • 撒答剌欺

    名贵锦缎之一种。原产于中亚撒答剌欺镇,故名。此种锦缎,装饰有珠宝。元朝多为贵人礼服用料。至元二十四年(1287),元世祖特设撒答剌欺提举司,秩正五品,置提举、副提举、提控案牍各1员。以回回人札马剌丁为

  • 俄洛族

    见“果洛克族”(1440页)。

  • 长泊

    契丹地名。一作长泺,今内蒙古奈曼旗西北之西湖。契丹皇帝春猎捕鹅之地。《辽史》不乏驻此地记载。宋翰林学士晁迥曾使契丹,称:“始至长泊,泊多野鹅鸭,辽主射猎,领帐下骑击扁鼓绕泊,惊鹅鸭飞起,乃纵海东青击之

  • 耶律行平

    见“耶律资忠”(13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