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嘉呼图克图五世

猜你喜欢

  • 纳汝

    部分纳西族的自称。“纳”意为“大”、“黑”;“汝”意为“人”或“族”。他称“摩梭”。主要分布在四川木里藏族自治县和盐边、盐源等县。详见纳西族(1269页)。

  • 纳哈查

    见“纳噶察”(1270页)。

  • 阳翟王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二等级封号之一,授螭纽金印。至大元年(1308),太宗第七子灭里曾孙秃满始受封。其子曲春、侄太平、曲春子帖木儿赤、孙阿鲁辉帖木儿、忽都鲁帖木儿先后袭封。

  • 甘肃人物志

    书名。近人张维(字鸿汀,甘肃临洮人)编撰,民国十五年(1926),陇右乐善书局印行。正文20卷、附表3卷、序录1卷、卷首有刘尔炘序。卷1—2为帝纪(伏羲氏、女娲氏等);卷3—18为列传(孔门三子、臣工

  • 十五法

    旧时西藏地方主要法典之一。十四世纪中叶西藏地方帕竹政权首领绛曲坚赞参照松赞干布以来吐蕃历代法典纂集而成,内容包括:英雄猛虎法;狐皮惩怯法;职官制度法;判别真伪法;逮捕传讯法;用刑取供法;罚款法;征税法

  • 渠莎国

    见“莎车”(1827页)。

  • 曷婆那可汗

    见“泥撅处罗可汗”(1515页)。

  • 伊希卡噶

    突厥语ishkagha音译。伊希克(ishk),意为“门”,阿噶(agha),意为“主人”;合译为“门的主人”或“司门”。为※叶尔羌汗国最重要的官职之一,直接掌管宫廷的侍卫军队,相当于成吉思汗时代的※

  • 初俄

    傈僳语音译,意为“由同一祖先的后代所组成的集团”。旧时云南怒江傈僳族地区氏族组织的残余形式。约16世纪中叶,傈僳族诸氏族在陆续进入怒江地区过程中,因不断遭逢战乱,氏族组织逐渐解体;定居怒江后,诸氏族散

  • 三略西夏文译本

    西夏文译汉文兵书。原汉文本全称《黄石公三略》,作者佚名,伪托黄石公撰。西夏文译者佚名。木刻本,蝴蝶装,页面18.5×11.5厘米,面6行,正文行13字,注解小字双行占1行,行21字。版口有篇名和页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