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泥

阿泥

古族名。元明清文献中先后称“斡泥”、“窝泥”、“和泥”、“和尼”、“倭泥”等,皆“哈尼”的同音异写。其族分布极广。天启《滇志·种人》:“阿迷州(开远市)称阿泥”,同书“云南府”:“阿泥井在城北二十里江头村,环村居民取汲焉。”今昆明北郊江头村,明代曾有阿泥人居住,村内阿泥井因居民而得名。景泰《云南图经志书》:“蒗蕖”(滇西北今宁蒗彝族自治县南部)之东有“打冲河”(四川西南雅砻江),打冲河之东有“阿泥河”。《明史·四川土司·建昌卫》下称为“阿宜河”,即今安宁河,阿泥之音变。清咸丰《邛巂野录》卷7“宁远府·安宁河”下注:“凉山河,东北自阿泥来注之。”此河系阿泥人曾生息其地而得名。今元阳境的阿泥里居民亦为阿泥人。康熙《元江府志·彝人种类》、 《古今图书集成》卷1560“元江府·种人”均载该府所辖今元江、墨江等地有阿泥人。嘉庆《临安府志》载,今哈尼族聚居区红河县落恐司境有“阿泥大寨”。乾隆《开化府志》载该府所辖六诏山区有阿泥寨、阿泥人。在18世纪中叶前,四川西南大渡河以南及云南滇池、哀牢山、六诏山都称哈尼族先民为阿泥。参见“哈尼族”(1633页)。

猜你喜欢

  • 天阜

    见“天复”(217页)。

  • 土观宗派源流

    书名。全书直译为《善说一切宗教源流及教义晶镜史》,意译统称《宗教流派境史》。因此书※土观·罗桑却吉尼玛(1737—1802)所著,故书名又多称《土观宗派源流》。成书于明嘉庆六年(1801)。作者系青海

  • 果洛

    地区名。在青海省东南部,与四川、甘肃两省相邻接。元属吐蕃宣慰使司,明属朵甘都指挥使司,清为果洛土官地,属西宁卫(府)。1935年7月红四方面军左翼在长征途中经过班玛和久治一带。1954年建藏族自治区,

  • 新疆四道志

    书名。作者佚名。约成书于光绪(1875—1908)年间。4卷。卷1是镇迪道所属各厅县图说:迪化县、昌吉县、阜康县、奇台县、绥来县、镇西厅、吐鲁番厅、哈密厅;卷2是伊塔道所属厅县图说:绥定县、宁远县、库

  • 库鲁克札萨克旗

    见“和硕特北右末旗”(1452页)。

  • 驹于利受

    西汉时匈奴王。※郅支单于之子。初为匈奴右大将。汉宣帝甘露元年(前53),时郅支单于与呼韩邪单于争单于位,相互攻战,见呼韩邪遣子入侍汉,求助于汉,亦受父遣入侍汉朝。

  • 阿逸可汗

    见“乙息记可汗”(5页)。

  • 咏僮俗

    描写壮族风俗的诗篇。5首。唐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县解州镇人)撰;一说明桑悦(字民,江苏常熟人)撰。内容专载柳州壮族风俗习惯:其一写壮族青年男女抛绣球、鸡卜、传木刻;其二写

  • 滍水蛮

    南北朝时期滍水(今河南舞阳县以上沙河)地区少数民族的总称。以水名为族名。分布在今河南鲁山、叶县一带。时属雍州、豫州,故又泛称雍州蛮或豫州蛮。南朝宋元嘉二十八年(451),滍水诸蛮据险举兵,后为雍州刺史

  • 承天寺塔

    西夏寺塔。地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南的承天寺内。寺始建于夏毅宗天祐垂圣元年(1050),福圣承道三年(1055)建成。该寺系毅宗李谅祚为母没藏太后建,贮宋朝所赐大藏经,延请回鹘僧人登座演经,太后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