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第木保
清代武官。索伦人。乾隆二十三年(1758),从征伊犁,因功授协领。后从征缅甸,收复孟拱、孟养,染瘴卒于军。
清代武官。索伦人。乾隆二十三年(1758),从征伊犁,因功授协领。后从征缅甸,收复孟拱、孟养,染瘴卒于军。
见“乌兹别克汗国”(351页)。
见“撒尼泼”(2492页)。
明代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领主。孛儿只斤氏。※俺答汗孙,※不彦台吉长子。领土默特属部巴岳特。驻牧于山西天成(今天镇)、阳和(今阳高)以北的野马川,距明塞200余里。隆庆五年(1571),明蒙通和,受明封为指
古代民族柔然贵族的姓氏。源于鲜卑。据《魏书》载,拓跋力微(?—277)之末,鲜卑拓跋贵族掠得一小奴,忘本姓名,其主以鲜卑语称之为木骨闾(意为首秃)。成年后,免奴为骑卒。拓跋猗卢(?—316)时,因获罪
1872—1924民国时期将领。字鼎臣。内蒙古土默特旗人。蒙古族。清光绪年间在土默特陆军第二营当兵。1911年升第三连连长。因不满北洋军阀强行解散该部队,率军起义,经调解仍保留军队番号。1913年改编
西域古地名。见明陈诚《西域番国志》《明史·西域传》。清《西域图志》作“土尔番”,对音为“吐鲁番”。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移管粮同知驻此,并设巡检,隶甘肃布政司。四十五年,设吐鲁番领队大臣,归乌鲁
明洪武间麓川思氏地方政权首领思伦法(傣族)为扩张封建领地而发动的战争。元末明初,麓川坐大。洪武十五年(1382),明军入云南,于麓川地方置平缅宣慰使司,以其为宣慰使,寻改麓川平缅军民宣慰使司,兼统麓川
辽代生女真诸部之一。又译鼻古德、鼻国德、故德、鼻骨、古和故。所在众说不一,约在今松花江注入黑龙江处的黑龙江以北地区。辽太宗天显三年(928),向辽纳贡。
古族名。今傣族部分先民在唐代的别称。傣语“勐”之异译,意为“地方”、“平坝”,即“住在坝子里的人”。始见于唐樊绰《蛮书》。分布在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孟连、耿马、临沧一带。以居
?—1572明代广西府江壮、瑶人民起义首领。隆庆年间(1567—1572),府江两岸壮、瑶百姓不堪忍受官府压榨,怨声鼎沸。与杨钱甫等号召群众武装起义,先后攻陷荔浦的坊郭、平乐的乐山、峰门、南源等卫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