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都部

阿都部

部分彝族的自称。为落兰部的一支。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金阳、昭觉、美姑、西昌等地。详见“彝族”(2594页)。

猜你喜欢

  • 西域番国志

    书名。一作《使西域记》。明陈诚、李暹撰。1卷。永乐十二年(1414)正月,中官李暹、吏部员外郎陈诚奉命出使哈烈(赫拉特,在今阿富汗西北部),次年十月还,所历凡17国。就所见山川、人物、风俗,按国别记述

  • 和木楚热

    犴腿皮靴子。鄂温克语音译。额尔古纳河地区使用驯鹿鄂温克人旧时狩猎穿的传统靴子。有带毛和去毛两种,此为带毛者,冬季穿用既保暖,又结实;去毛者称“奥老西”,夏季穿用。

  • 和朔奴

    辽代将领。又作奚和朔奴、奚王和朔奴。字筹宁。奚可汗后裔。辽景宗保宁(969—979)年间,为奚六部长。乾亨四年(982)九月,迁南面行军副部署。圣宗统和四年(986),率军南下抵御宋太宗北伐,在燕南大

  • 沃楞河卫

    见“斡兰河卫”(2427页)。

  • 伯都讷

    地名、地区名。又名那拉洪。位于吉林城北。辖域东西420里,南北170里。东至拉林河(涞流河、兰陵河)五常厅,西接蒙古郭尔罗斯部,南连巴彦鄂佛罗边门(即法特哈边门外荒山嘴子吉林府),北邻拉林河双城厅。唐

  • 初俄

    傈僳语音译,意为“由同一祖先的后代所组成的集团”。旧时云南怒江傈僳族地区氏族组织的残余形式。约16世纪中叶,傈僳族诸氏族在陆续进入怒江地区过程中,因不断遭逢战乱,氏族组织逐渐解体;定居怒江后,诸氏族散

  • 文丰

    ?—1860清朝大臣。内务府汉军正黄旗人。董氏。由内务府笔帖式,历堂主事、员外郎、造办处郎中、杭州织造、骁骑参领。道光二十一年(1841),充粤海监督。二十三年(1843),偕两广总督耆英等和英国签订

  • 赛音库蒙

    蒙古语音译,意为“上等人”、“贵人”、“善人”。或译为赛音洪。蒙古社会平民阶级中的上等户。这个阶级实际上是属于小封建主阶级,其家道殷富,拥有奴仆和大量牲畜。必须向所属封建领主承担赋税,但在经济上剥削贫

  • 绰尔济

    ?—1668清朝将领。蒙古科尔沁部人。博尔济古特氏。察罕子。天聪五年(1631),从征明,围大凌河,败监军道张春等援兵。六年朝觐太宗皇太极。八年(1643)正月,尚郡主,封和硕额驸。数年中屡随军征明,

  • 尚善

    1621—1678清宗室、大臣。满洲正蓝旗人。爱新觉罗氏。贝勒篇古之子。顺治元年(1644)四月,袭父辅国公爵。十月,晋封固山贝子。随定国将军豫亲王多铎南征农民军李自成部,平河南,获嘉奖。六年(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