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陵蛮
古族名。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置零陵郡,以居其郡而得名。分布在今湖南西南与广西北部接壤地带。秦属长沙国。两晋泛称※槃瓠蛮。东汉元初三年(116)在羊孙、陈汤等人领导下,聚众千余人,著赤帻,称将军,烧官府。永寿至延熹(155—166)年间,与※长沙蛮诸族同举兵,后遭镇压,始平。其俗与长沙蛮同。与今苗瑶族系关系密切,与瑶、畲有渊源关系。
古族名。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置零陵郡,以居其郡而得名。分布在今湖南西南与广西北部接壤地带。秦属长沙国。两晋泛称※槃瓠蛮。东汉元初三年(116)在羊孙、陈汤等人领导下,聚众千余人,著赤帻,称将军,烧官府。永寿至延熹(155—166)年间,与※长沙蛮诸族同举兵,后遭镇压,始平。其俗与长沙蛮同。与今苗瑶族系关系密切,与瑶、畲有渊源关系。
书名。原为藏文手抄本。未署撰者姓名。收在德国弗朗克1914—1926年所著两卷集英文版《印、藏古代文物》中的第2卷。前半部记载吐蕃王朝崩溃后,部分吐蕃王族逃往阿里、拉达克情况,但以阿里地区为主,着重记
元封爵。为诸王第二等级封号之一,授螭纽金印。天历二年(1329,一作三年),宗王亦怜真八受封柳城王(一作柳城郡王)。
①蒙古语音译。《元朝秘史》释为“分子”。又写作“份子”。引伸指分封的领地,包括分民和分地两部分,即一定数量的游牧民户和足资其生活的牧地、猎场。1206年蒙古国建立后,成吉思汗将蒙古牧民作为“份子”分给
十六国时期北凉制定的纲纪制度。玄始元年(412),沮渠蒙逊即河西王位,设置百官,分领军政。后以官制草创,纲纪不振,朝臣多违宪制,不遵典章,黜陟乏制,清浊共流,人无勤竞之心,苟且度日,遂命征南将军姚艾、
见“四胡”(552页)。
清初武官。蒙古镶黄旗人。噶齐特氏。世居罗豁迈兰地方。崇德七年(1642),随军围明锦州,步战有功。八年,从军征明至山东,攻兖州府,用云梯先登,遂克其城。赐“巴图鲁”名号,论功授牛录章京世职。顺治元年(
书名。清代汲县人林溥撰。一卷。古州乃贵州苗族聚居地之一,史称其人为※生苗。今称榕江。其地榕树最多,大者数围,故又称榕城。书中记载苗族习俗、地理境况及物产颇详。昔时情况鲜为人知,自清雍正改土归流,开辟贵
见“亦里察卫”(873页)。
新疆地名。见《新疆图志》等书。又作尼亚。位于塔里木盆地南部,昆仑山北麓。即今民丰县治。1945年由和阗县析置民丰设治局。1947年改设民丰县。县北尼雅古址为古代精绝国地。
族名。又作“傣泐”。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的自称。“仂”系傣语音译,意为“下面”,因西双版纳处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部分傣族聚居区之南,按地理位置属于下方,故称。一说西双版纳古为“泐国”,称“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