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青岩教案

青岩教案

贵州青岩各族人民反洋教斗争。又称贵阳教案。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天主教改贵州教区为贵阳教区,掌管贵州全省天主教教务。咸丰十一年(1861)五月,青岩(距贵阳约50里)各族人民过端午节时上街“游百病”,路经姚家关大修院(即修道院),与教民发生争执并酿成命案。青岩团务道赵畏三派团练包围大修院,逮捕4名修士,焚毁大修院。是时,贵州反洋教正炽。提督田兴恕将4名修士处死,首开贵州反洋教斗争。法国公使哥士耆向清政府施加压力,提出究办此事,要求清政府在贵州公开张贴《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赔偿教会损失及抚恤死者。贵州新任巡抚韩超拒不张贴《条约》。法公使再次向清政府提出照会。此事尚未了结,翌年正月,开州又掀起更大的反洋教斗争。

猜你喜欢

  • 四道沟遗址

    位于今新疆木垒哈萨克族自治县西约10公里的天山脚下。面积约一万平方米。遗址存房址、灶坑、墓葬。1977年发掘其中6座古墓葬,约200平方米,出土遗物100余件,有陶器、石器、骨器、铜器,石器中磨制石器

  • 阿史那伏念

    ?—681东突厥反唐首领之一。又作史伏念。阿史那氏。※颉利可汗从兄子。初居夏州(治今陕西靖边县东北白城子)。永隆元年(680),阿史德温傅为唐军所败,阿史那泥熟匐可汗被杀后,复被迎立为可汗,与唐军对抗

  • 人方

    商代古族名或国名。殷墟甲骨卜辞有“正人方”。因卜辞中“人”字书为“?”或“”和“夷”字写作“?”相混,故后人又称“人方”为“夷方”。又因“夷”字初义和含有“主”义的“尸”字相通,故亦称“尸方”。皆指商

  • 洪郭尔鄂笼

    即“烘和罗鄂笼”(1927页)。

  • 伊勒奇

    见“越里吉”(2190页)。

  • 杭海岭

    元代山名。又译沆海山。今蒙古国杭爱山。蒙古诸部统一前,为乃蛮部游牧地。宋嘉泰四年(1204)兵败,并于蒙古。开禧二年(1206)蒙古国建立后,为右手万户博尔术辖地。元代为岭北军事要冲,博尔术孙玉昔帖木

  • 东襄王

    即“东川王”(509页)。

  • 高贞泰

    渤海王国官员。仕于宣王大仁秀之世。唐长庆三年(日本弘仁十四年,823)冬,奉命率101人出使日本。十一月抵日加贺登陆。日廷以12年一通聘期未到,国内连年歉收,人民贫困,朝廷苦于迎送等为由,拒绝使团入日

  • 斡离都

    见“越里笃国”(2191页)。

  • 他漏河

    古水名。一作它漏河。见于《新唐书》。即《魏书·勿吉传》之太鲁河。所指与太鲁河略有差别,太鲁河仅指今洮儿河,他漏河尚包括洮儿河注入嫩江后之嫩江下游流段(一说仅指洮儿河,或说还包括今松花江东流段)。达末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