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青海道

青海道

又称吐谷浑道。丝绸之路东段支线,不通过河西走廊而自陕西西安(古长安)至甘肃陇西,沿今青海柴达木盆地进入新疆。汉武帝(一说汉宣帝)时即开此道。晋隆安三年(399),僧人法显从长安至印度,宋永初元年(420),僧人昙元竭赴印度求法均走此道。宋景平元年(423),吐谷浑王阿才(又作阿柴)派往刘宋的贡使亦沿此道往来。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吐谷浑王慕利延为魏军所败,退走白兰,经柴达木盆地西入新疆于阗。自是此道常通,并趋兴盛。隋大业年间(605—618),及唐贞观十四年(640)后,行者渐稀,近于衰退。北宋时再度兴盛,以后时兴时衰,直至南宋渐少通行,未再振兴。其具体路线有三:(一)由吐谷浑都城伏俟城(今青海省共和县铁卜卡古城),经白兰(今青海柴达木盆地都兰一带),西北至小柴旦、大柴旦抵甘肃敦煌,再西出阳关至新疆若羌;(二)由伏俟城经白兰,西至格尔木,再西北经尕斯库勒湖,越阿尔金山,抵新疆若羌;(三)由伏俟城经白兰、格尔木,往西南至布伦台,溯今楚拉克阿干河谷入新疆,顺今阿雅格库木湖至且末。

猜你喜欢

  • 屯屠何

    即“休兰尸逐侯鞮单于”(795页)。

  • 安侯河

    汉代匈奴地区河名。即今蒙古国鄂尔浑河。为匈奴驻牧地。东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北匈奴衰耗,南匈奴攻其前,丁零略其后,鲜卑击其左,西域侵其右,北匈奴不复自立,远走安侯河。

  • 中水古墓葬

    古文化遗址。中水位于贵州省威宁县境内。1977年,贵州省博物馆组织发掘汉古墓36座,出土文物273件。文物具有汉代“西南夷”风格。年代约在西汉末至东汉初,为夜郎旁小邑遗迹之一。陶器80余件。手工捏控制

  • 予成

    ?—485南北朝时期柔然可汗。《通典》作“子成”。郁久闾氏。※吐贺真子。北魏和平五年(464),父卒,继位,号“受罗部真可汗”(意为惠王)。仿中原王朝制度,建年号永康,为柔然汗国建年之始(一说450年

  • 沐斌

    1397—1450明朝将领。初名俨,字可观,又字文辉。安徽凤阳府定远县(今安徽定远县)人。回族。※沐英之孙,沐晟之子。幼勤学谦恭,手不释卷。正统四年(1439)父卒,次年,诏袭黔国公,居京师侍从。十年

  • 七州十八部

    指辽末随耶律大石西行的部众。保大四年(1124), ※耶律大石率众离天祚帝所在之夹山(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北武川县境)大营西行,至可敦城(今蒙古国土拉河上游布尔根省哈达桑东),令威武、崇德、会蕃、新、大

  • 杨馥之

    南北朝时期仇池氐帅。沮水氐人。南齐建武二年(495),助齐进攻附北魏的武兴国君主杨集始,受齐封督北秦、雍二州诸军事、辅国将军、平羌校尉、北秦州刺史、仇池公。一度占领武兴(今陕西略阳)和仇池。

  • 德力格丁

    部分鄂温克族人信奉的神灵之一。鄂温克语音译。旧时流行于今内蒙古阿荣旗地区。人脸长疥疮时供之,祭物是小米粥和狍胸骨。偶像为桦树皮或红铜剪成的一老翁面具,悬挂在门上。

  • 贾班达哥

    清代门巴族著名首领。原居主隅。后因不堪忍受农奴主残酷压榨,约在18世纪初带领当地百余户门巴族向传说中的圣地白马岗(今西藏自治区墨脱)迁徙。途经扎目村时与追兵遭遇,率众顽强抵抗,经激战砍死敌军官,杀退追

  • 俟吕

    见“俟吕邻部”(169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