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修先生文集
书名。元刘因(1249—1293)撰。22卷。因,亦名骃,字梦吉,号静修,保定容城(今属河北)人。习程朱之学。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以母病辞归,再召,以疾辞,终其身以传授弟子及著作为业。撰有《四书集义精要》。曾自订诗集5卷,尽取他文焚之。此集系卒后由其门人故友辑其遗文编次而成,其中有《田孝子碑》、《桐川图记》等作。论者谓其文章遒健在许衡之上,醇正亦不减于衡。有至顺元年(1330)宗文堂刊本及《四部丛刊》影印本。
书名。元刘因(1249—1293)撰。22卷。因,亦名骃,字梦吉,号静修,保定容城(今属河北)人。习程朱之学。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以母病辞归,再召,以疾辞,终其身以传授弟子及著作为业。撰有《四书集义精要》。曾自订诗集5卷,尽取他文焚之。此集系卒后由其门人故友辑其遗文编次而成,其中有《田孝子碑》、《桐川图记》等作。论者谓其文章遒健在许衡之上,醇正亦不减于衡。有至顺元年(1330)宗文堂刊本及《四部丛刊》影印本。
藏语音译。又称营官。原西藏地方政府宗(相当内地县)级地方行政官员。始设于元明之际。根据《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清代由噶厦从贵族中提名,经驻藏大臣审查委派,受基巧节制。分大、中、小、边宗诸等次,由五
金太宗完颜吴乞买陵寝。天会十三年(1135)正月己巳,太宗卒于明德宫。三月乙酉祔葬于和陵。位于安出虎水(今阿什河)之源的胡凯山(今黑龙江省阿城县境内的老母猪顶子山)南坡。皇统四年(1144),改号恭陵
辽代属上京道。今克鲁伦河。源于今蒙古国肯特山脉,向东流入我国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呼伦湖。史载辽(契丹)国界,“北至胪朐河。”(《辽史》卷37),今人研究,此载不确,应在以北外兴安岭一带。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穆霞河卫。永乐五年(1407)正月,该地女真首领来朝,以其居地置卫,与喜乐温河等11卫同时设立,辖前苏联滨海边区绥芬河支流格尔兹纳亚河流域。
1944年新疆巩哈县(今尼勒克县)牧民反对国民党暴政的武装斗争。为反对盛世才和国民党政府的黑暗统治及所谓献马运动,“解放组织”根据伊宁国民党兵力比较集中,而距伊宁东约100公里的巩哈县地势险要、难攻易
旧时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封建领主对其附近一些少数民族进行统治和经济剥削的组织。详见“卡西双火圈”(547页)。
1928年,张学良委任东北长官公署秘书郭道甫以东北政务委员会蒙旗处名义创办,并任校长。教员多由蒙旗处职员兼任。校址设在沈阳市大南关下头艾家胡同,经费由辽宁省政府拨付。该校以造就蒙旗教育人才,促进蒙古文
?—1601明代侗族农民起义首领。贵州黎平县人。侗族。曾为生员。二十八年(1600),与同县草坪寨侗族石篡太联合起义,周围侗族纷纷响应。自称“天皇上将”,封石篡太为“太保”。率义军首攻上黄堡,并以诱敌
藏传佛教(喇嘛教)宁玛派之俗称。因该派僧人以红袈裟为僧装、戴红帽,故称。详见“宁玛派”(627页)。
又称“勒司廊”,汉语通称“议事庭”。解放前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地区的最高立法及权力机构。由宣慰使司署掌管行政、司法、钱粮、军事等主要大臣和分管各勐的※波朗”组成,议事庭长称“召景哈”。每年定于关门节和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