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韦州清真寺

韦州清真寺

中国伊斯兰教古寺。寺址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韦州(今属同心县)南街。是宁夏最大最古的寺院。相传建于元末,明代扩建。一说明初由回民海文远为首筹款修建。清初及光绪年间,多次扩建。有9间3门,3脊两卷(即五个勾连搭)的礼拜殿、邦克楼(即宣礼楼)及南北配殿各5间。为两进院落,左右对称。邦克楼在两院交界处,三层耸立,为斗拱十字脊,在邦克左右,尚有清水砖砌的旁门两扇。大殿的“彻上露明选”,宽浅而显简朴。后殿近正方形,上有彩画天花板复盖。后窑殿较大,式样较为特殊。殿内可容千人礼拜。在大殿与后殿相接处,立有木牌楼一座。礼拜殿斗拱很纤弱,昂咀上卷,附带有花卉雕刻很多。梁柱、格门格心,雕饰精细,色彩和花饰丰富。有的作一整二破的旋子彩画,有的则用盒子枋心。后殿天花板则用阿拉伯经文作装饰。

猜你喜欢

  • 窝泥

    哈尼族他称。自称哈泥(哈尼)。元明清文献中先后称窝泥、斡泥、禾尼、和泥、倭尼等。皆“哈尼”的同音异写。天启《滇志》:窝泥,或曰斡泥。阿迷州称河泥,临安郡属蒙自县的江外及左能寨、思沱、溪处、落恐诸长官司

  • 豆罗伏跋豆伐可汗

    简称“伏跋可汗”。即“丑奴”(403页)。

  • 文武仁圣昭孝皇帝

    见“耶律宗真”(1315页)。

  • 僚市

    宋时壮族地区集市。因在僚人聚居地区开市,或以僚货为主进行交易而得名。在邕州晋城县(今邕宁县)附近的石溪口(今石埠)。僚人渠帅岁时在此经商,特别是马匹交易,故又称马会。

  • 青海蒙古半日学堂

    学校名。清宣统二年(1910)创办。校址设于西宁马坊街三圣庙。仅接受蒙古王公子弟入学,不收牧民及其它各族学生。招生名额按旗摊派。经费由西宁办事大臣从丹噶尔厅盐税中拨给。草创之初,有教习1人,学生10余

  • 爨宝子碑

    东晋时云南碑刻。因比南朝刘宋时的※爨龙颜碑小,故俗称小爨碑,亦合称两爨碑。安帝义熙元年(405)立。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在云南南宁(今曲靖)南70里扬旗田出土。咸丰二年(1852)移置城内武侯祠

  • 临时台站

    见“地方台站”(678页)。

  • 贾树三

    1894—1951近代著名竹琴演员。四川成都人。回族。幼失明,人称“贾瞎子”。以小贩为生,后从师竹琴(又称道琴)名手蔡觉之学艺。勤学苦练,博学强记,能背诵长篇竹琴书《绣襦记》、《琵琶记》、《黑虎缘》等

  • 王罕

    ?—1203蒙古国建立前克烈部首领。又译王汗、汪罕、翁汗。名脱里,又作脱斡邻勒。忽儿札胡思杯禄汗子。幼年曾先后被蔑儿乞人、塔塔儿人掠去为奴。素与弟(一作叔)台帖木儿、不花帖木儿不睦,分地而治。父卒,嗣

  • 豆斗

    见“杜度”(9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