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马甲

马甲

①另作骁骑、甲兵。满语乌克申。清代八旗军中基本之骑兵。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1583年初次起兵时便有。各佐领下成丁者通过马步射考验,直接选充;或于步军、养育兵、革退与候补旗员、年老护军中选补。各时期均有定额:太宗皇太极(1626—1643年在位)时,例定三丁中许一人选充;嘉庆间(1796—1820)定为八旗满洲、蒙古各佐领下额设20名。凡马甲,以旗为营,各以本旗都统(固山额真)统领,因称为都统行营兵,通称骁骑营。汉军各旗例有枪兵、炮兵、藤牌兵之设。除炮兵外,均以马甲选充,附属于各旗骁骑营。包衣马甲,则以内务府三旗满、蒙、汉等族人丁选充,向例三丁抽二,多时可达5500余甲。京城旗分、包衣营马甲,皆为禁卫兵之一。察哈尔八旗中马甲,大部分附入京城当差,户口皆造入京城册档。马甲可升补领催和护军、前锋,也可降充步甲。当时,北京盛行一种直衿式坎肩,亦称马甲,别称军机坎。 ②一种无袖上衣,也叫背心、坎肩、半臂。原为汉族服装,后成为清代满族男女一种流行服饰。初为王公、公主所爱,后来则人人喜爱。其制无领、无袖、一般为对襟,也有琵琶襟、大襟诸式,四周和襟处或镶有异色边缘。依不同季节分单、夹、棉等。原本穿在里面,后渐渐穿在外面,直至今日仍很盛行。

猜你喜欢

  • 番汉三学院

    西夏佛教学术与教育机构。党项和汉族佛教信徒修习戒、定、慧三学的场所。北京房山云居寺所藏、有西夏仁宗校经题款的汉藏文合璧《圣胜慧到彼举功德宝集偈》经首题记有“诠教法师番汉三学院并褊袒提点�

  • 八思巴字

    元世祖忽必烈命国师八思巴创制的拼音文字。忽必烈于至元六年(1269)颁发专门诏书推行。诏中称“蒙古新字”。时隔不久,于八年(1271)皇帝又下令改称“蒙古字”。史书称“蒙古国书(字)”或“元国书(字)

  • 马而庸

    布朗语音译。意为“村社公有地”。村社土地分为两部分,大部分每年定期分配给各户使用,其余部分属村社公有地,由村寨头人管理。

  • 宁洱县

    县名。清雍正十三年(1735)建置,治所在今普洱宁洱镇。由普洱府分治,隶普洱府。辖境包括普藤、西双版纳之勐旺、整董、勐乌、乌德(勐乌、乌德后为法国殖民者侵占),后废。

  • 作涅勤

    阿昌语音译,意为“串姑娘”。解放前云南德宏阿昌族地区青年男女婚前自由恋爱活动。每至傍晚,未婚的青年男子携带葫芦箫来到心爱姑娘家附近,吹起悦耳的曲调。会心的姑娘听到后便会出来把自己心爱的小伙子迎到家中火

  • 希真正答

    书名。明末清初回族经师※王岱舆撰。成书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为岱舆弟子伍连成,据诸同学对岱舆生前言论的记录,整理编纂而成。是关于伊斯兰教教义的一系列问答记实及对《正教真诠》、《清真大学》两书内容

  • 孝文皇太弟

    见“耶律隆庆”(1320页)。

  • 麻心俱

    即“麻星衢”(2098页)。

  • 固里河卫

    见“古里河卫”(442页)。

  • 波板

    参见“咪曼”(164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