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

344—413

后秦高僧。又译鸠摩逻多、拘摩罗逻多、究摩罗罗陀等,意为“童受”、“童首”、“童寿”、“童子”。原籍天竺,世为国相。其父鸠摩罗炎东越葱岭,至龟兹为国师,娶龟兹王妹生罗什,年7岁,随母出家。9岁以后,与母游学于罽宾(今克什米尔)、月氏、疏勒等国。初学小乘,并旁通婆罗门哲学。后在疏勒始学大乘,精研《中论》、《十二门论》、《百论》等经典。学识渊博,誉贯西域。年20,为龟兹王迎还,广说诸经,四方学者皆师之,西域诸王也跪而听讲经。后母至天竺,自留龟兹。前秦建元十九年(383),苻坚将吕光破龟兹,逼其娶龟兹王女。后同吕光回凉州。在姑臧(治今甘肃武威) 18年,得以通晓汉文。后秦弘始三年(401),为姚兴迎至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待以国师之礼,居于草堂寺(后受兴所赐女,不住僧坊,别立廨舍),辟逍遥园为译坊,任译主,由僧肇、僧叡、道生、道融等八百800余僧人襄助翻译。卒于长安。译出《摩诃般若波罗密经》、《妙法莲华经》、《维摩诘所说经》、《阿弥陀经》、《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等经部,以及《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等论部,共74部、384卷。与真谛、玄奘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所译经论辞义通明,典丽而不失原意,并首开集体译经之先例。著有《实相论》2卷,对《维摩经》、《金刚经》等进行注释。不仅传播了佛教大乘中观宗思想,成为后世三论宗的渊源,且对成实师、天台宗的创立产生极大影响。

猜你喜欢

  • 斯古拉

    土族语音译,意为“转山”。旧时青海土族民间祈求丰收的群众性活动。每年夏历五月下旬至六月底择吉日举行。届时由庙管、青苗头率领一个或几个村的男子和未婚姑娘抬着神像,背上经卷为前导,组成108人的队伍,排成

  • 钦察

    ①古部落名。又作钦叉、乞卜察克、可弗叉、克鼻稍、库蛮、波洛维赤、乞卜察兀惕等。属突厥语族。分布于里海、黑海以北,东起押亦河(今乌拉尔河),西至秃纳河(今多瑙河)。从事游牧及农业,主要信仰伊斯兰教,亦信

  • 浴佛

    云南地区信仰小乘佛教的傣、布朗、德昂、阿昌等族信徒,灌浴佛像的一种传统宗教仪式,于泼水节的第一天中午举行,为泼水节的序曲,届时,从殿内搬出佛像,置于院中,泼清水为佛洗尘,象征去除一切污秽,迎接新的开端

  • 唐古部

    见“唐括部”(1924页)。

  • 诺尔布扎布

    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赛音诺颜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亲王※德沁扎布长子。初为一等台吉。乾隆十七年(1752),赐公品级。二十年(1755),随军征准噶尔部达瓦齐,屯驻乌哈尔和硕,并收

  • 永宁王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三等级封号之一,授驼钮金印。中统二年(1261),拖雷第九子末哥之子昌童始封。其子伯帖木儿、孙卜颜帖木儿袭封。卯泽驸马于至顺元年(1330)亦受封。

  • 伊儿汗国

    又译作伊利汗国。蒙古四大汗国之一。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汗之子※旭烈兀所创建。元宪宗三年(1253),旭烈兀受长兄蒙哥汗遣派分镇波斯,统军西征。进入波斯境后,六年(1256),灭亦思马因教派的木剌夷国。八

  • 龙凤翔

    1862—1945清末民国时期苗族文学家。字歧山。湖南凤凰县唐家桥人。苗族。清末秀才。曾赞助过湘西地区的辛亥革命,支持反袁斗争。生平撰有不少文章、碑文、诗等。在《和叶鸿广先生无聊自叹诗》中,有“知君原

  • 宇文莫槐

    ?—293西晋时宇文部首领。出于辽东塞外。《北史》、《魏书》称其系出匈奴,先世为南单于远支,世为东部大人,语言与鲜卑颇异,《资治通鉴》称之为鲜卑宇文氏。今人研究认为系鲜卑化匈奴人。为人暴虐,晋惠帝元康

  • 乌苏卫

    见“兀失卫”(10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