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人物>侯景

侯景

【生卒】:503—552

【介绍】:

南北朝时魏怀朔镇人,字万景。善骑射。选为北镇戍兵。魏末北方大乱,事边将尔朱荣,以军功擢为定州刺史,魏相高欢诛尔朱氏,景率众降,旋拥兵十万,为东魏河南道大行台,专制河南。及高欢死,景惧祸,于梁武帝太清初降梁,封河南王。太清二年,举兵反,围建业,陷台城,武帝饿死。景立简文帝,寻废之,立豫章王萧栋。简文帝大宝二年,杀简文帝,废萧栋,自立,改元太始,国号汉,史称侯景之乱。王僧辩等讨之,败逃被杀。


【生卒】:503—552

字万景,朔方(郡治今内蒙古杭锦旗北)人,一说雁门(郡治今山西代县)人。初为北魏边镇戍兵,随尔朱荣镇压葛荣起义,复依附高欢。东魏时,位至司徒、南道行台。高欢死,归附梁,受封河南王。太清元年(547)兵败,南奔寿春。次年闻武帝与东魏议和,举兵反,攻陷建康,困死梁武帝。又废简文帝,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汉。后为梁元帝部将王僧辩、陈霸先击败,北逃途中为部将所杀。(,参见《南史》)


【生卒】:503—552

【介绍】:

南北朝时魏怀朔镇人,字万景。善骑射。选为北镇戍兵。魏末北方大乱,事边将尔朱荣,以军功擢为定州刺史,魏相高欢诛尔朱氏,景率众降,旋拥兵十万,为东魏河南道大行台,专制河南。及高欢死,景惧祸,于梁武帝太清初降梁,封河南王。太清二年,举兵反,围建业,陷台城,武帝饿死。景立简文帝,寻废之,立豫章王萧栋。简文帝大宝二年,杀简文帝,废萧栋,自立,改元太始,国号汉,史称侯景之乱。王僧辩等讨之,败逃被杀。


【生卒】:503—552

字万景,朔方(郡治今内蒙古杭锦旗北)人,一说雁门(郡治今山西代县)人。初为北魏边镇戍兵,随尔朱荣镇压葛荣起义,复依附高欢。东魏时,位至司徒、南道行台。高欢死,归附梁,受封河南王。太清元年(547)兵败,南奔寿春。次年闻武帝与东魏议和,举兵反,攻陷建康,困死梁武帝。又废简文帝,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汉。后为梁元帝部将王僧辩、陈霸先击败,北逃途中为部将所杀。(,参见《南史》)


【生卒】:503—552

【介绍】:

南北朝时魏怀朔镇人,字万景。善骑射。选为北镇戍兵。魏末北方大乱,事边将尔朱荣,以军功擢为定州刺史,魏相高欢诛尔朱氏,景率众降,旋拥兵十万,为东魏河南道大行台,专制河南。及高欢死,景惧祸,于梁武帝太清初降梁,封河南王。太清二年,举兵反,围建业,陷台城,武帝饿死。景立简文帝,寻废之,立豫章王萧栋。简文帝大宝二年,杀简文帝,废萧栋,自立,改元太始,国号汉,史称侯景之乱。王僧辩等讨之,败逃被杀。


猜你喜欢

  • 刘慧斐

    【生卒】:478—536字文宣,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少博学,能作文。隐居于庐山东林寺,自造离垢园,时人称为离垢先生。通佛经,工书法,手写佛经二千余卷。大同二年卒。(,参见《南史》)【生卒】:478

  • 叶翥凤

    【介绍】:清江苏宜兴人,字鸣周。以诸生入国子监。尝预修《山西通志》。所著史论,考索精详,为全祖望所赞赏,选入《词科摭言》中。

  • 宇文洛生

    泰第三兄。随葛荣起兵,称渔阳王。驭众有方,数有战功。荣军败,被尔朱荣杀害。周武帝时追封莒国公,谥庄。(。参见《北史》)【生卒】:?—528【介绍】:北魏末代郡武川人。宇文泰兄。少任侠,尚武艺。葛荣起事

  • 文徵明

    【生卒】:1470—1559【介绍】:明苏州府长洲人,初名璧,以字行,更字徵仲,号衡山。文林子。从吴宽学文章,从李应桢学书法,从沈周学画。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又与沈周、唐寅、仇英

  • 尔朱文略

    荣第五子。聪明,懂音乐。恃为外戚,行为豪横,文宜帝将其下狱,在狱中夺弓射人。被杀。曾赠金魏收,故荣得佳传。(,参见《北史》)【介绍】:北齐北秀容川人。尔朱荣子。袭爵梁郡王。高欢遗令恕文略十死,恃此骄横

  • 张旨

    【生卒】:984—1061【介绍】:宋怀州河内人,字仲微。仁宗明道中知安丰县,大募富民输粟以给饥者,浚渒河三十里,引支流溉田数万顷,又筑堤以备水患。元昊反,通判府州,筑外城督居民力战来犯之敌,以功迁都

  • 常纪

    【生卒】:?——1773字铭勋。奉天承德(今辽宁沈阳)人。进士,初为四川西充知县,升崇庆州知州。有政绩。死于小金川土司叛乱。

  • 常楙

    【生卒】:?—1282【介绍】:宋邛州临邛人,寓居嘉兴,字长孺。常同曾孙。理宗淳祐七年进士。调婺州推官,疏决滞讼,以繁裁剧称。历通判临安,知广德军。拜监察御史,知无不言。为两浙转运使,禁戢吏奸,新筑海

  • 家仆徒

    【介绍】:春秋时晋国人。晋惠公时大夫。秦晋韩原之战为惠公车右。

  • 曾机

    【生卒】:1137—1200【介绍】:宋吉州吉水人,字伯虞,号静庵居士。谢谔高弟。工诗文。累试不遇,居家怡然觞咏。有《静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