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人物>晋穆帝

晋穆帝

【生卒】:343—361

【介绍】:

即司马聃。东晋皇帝,字彭子。康帝子。二岁即位,褚太后临朝,会稽王司马昱辅政。在位期间,大将桓温以荆州刺史都督荆、司等六州军事。穆帝永和三年,桓温进军成都,西灭成汉,北伐前秦,军至灞上,收复洛阳,声势日盛,总揽内外大权。时褚哀、殷浩等先后北伐,均未成功。升平元年,穆帝始亲政,无所作为,病死。在位十七年。庙号孝宗。(⊙)

晋襄公(?-前621) 春秋时晋国国君,名欢,亦作驩。文公子。秦穆公发兵袭郑,晋文公卒而未葬,公墨縗绖,出兵袭秦师于殽,虏秦三将。已而归三将于秦。后秦、晋屡互伐。在位七年。


【生卒】:343-361

即司马聃,字彭子,岳子。庙号孝宗。建元二年(344)即帝位,改元永和。时年2岁,由皇太后临朝摄政。永和三年(347),桓温灭割据四川的成汉,权势渐重。时中原大乱,殷浩北伐失败,被免为庶人,东晋内外大权渐由桓温控制。升平五年死。


【生卒】:343—361

【介绍】:

即司马聃。东晋皇帝,字彭子。康帝子。二岁即位,褚太后临朝,会稽王司马昱辅政。在位期间,大将桓温以荆州刺史都督荆、司等六州军事。穆帝永和三年,桓温进军成都,西灭成汉,北伐前秦,军至灞上,收复洛阳,声势日盛,总揽内外大权。时褚哀、殷浩等先后北伐,均未成功。升平元年,穆帝始亲政,无所作为,病死。在位十七年。庙号孝宗。(⊙)

晋襄公(?-前621) 春秋时晋国国君,名欢,亦作驩。文公子。秦穆公发兵袭郑,晋文公卒而未葬,公墨縗绖,出兵袭秦师于殽,虏秦三将。已而归三将于秦。后秦、晋屡互伐。在位七年。


【生卒】:343-361

即司马聃,字彭子,岳子。庙号孝宗。建元二年(344)即帝位,改元永和。时年2岁,由皇太后临朝摄政。永和三年(347),桓温灭割据四川的成汉,权势渐重。时中原大乱,殷浩北伐失败,被免为庶人,东晋内外大权渐由桓温控制。升平五年死。


【生卒】:343—361

【介绍】:

即司马聃。东晋皇帝,字彭子。康帝子。二岁即位,褚太后临朝,会稽王司马昱辅政。在位期间,大将桓温以荆州刺史都督荆、司等六州军事。穆帝永和三年,桓温进军成都,西灭成汉,北伐前秦,军至灞上,收复洛阳,声势日盛,总揽内外大权。时褚哀、殷浩等先后北伐,均未成功。升平元年,穆帝始亲政,无所作为,病死。在位十七年。庙号孝宗。(⊙)

晋襄公(?-前621) 春秋时晋国国君,名欢,亦作驩。文公子。秦穆公发兵袭郑,晋文公卒而未葬,公墨縗绖,出兵袭秦师于殽,虏秦三将。已而归三将于秦。后秦、晋屡互伐。在位七年。


猜你喜欢

  • 孙晟

    初名凤,又名忌,密州(治今山东诸城)人。有文辞,擅长写诗。初为道士,后唐时为朱守殷幕僚。守殷反叛被诛,他投奔南唐,官至司空。后周世宗攻伐淮南,他奉南唐主李景命北使后周,因不肯提供江南情况,被世宗所杀。

  • 左礼

    【介绍】:五代时成都人。善画佛道人物。有“十六罗汉”、“三官”、“十真人”等像传世。

  • 王朝相

    【生卒】:?——1651锦衣指挥。退守舟山,清兵破城,自刎死。

  • 鲁之玙

    历官副总兵,驻福山。苏州降清,诸生陆世钥聚众焚城楼。之玙率千人入城,与清兵力战死。【生卒】:?—1645【介绍】:明人。历官副总兵,驻福山。清兵破苏州,之玙率千人入城与战,兵败死。

  • 杨崇勋

    【生卒】:976—1045【介绍】:宋蓟州人,字宝臣。少以父任为东班承旨,事真宗于潜邸。真宗即位,授右侍禁,累迁客省使兼群牧副使。以告周怀政谋奉帝为太上皇而传位太子事,擢桂州观察使、群牧使。仁宗时出知

  • 王复礼

    【介绍】:清浙江仁和人,字需人,号草堂。康熙间,康亲王杰书讨耿精忠至浙,重其文行,赐袍褒美。喜雁荡龙湫山水。善画兰竹。有《武夷九曲志》等。

  • 陶节夫

    字子礼,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晋大司马陶侃后裔。第进士,为广州录事参军。崇宁初,为讲议司检讨官,迁陕西转运副使,徙知延安府,招降羌有功,加集贤殿修撰。进筑石堡等四城,夺西夏窖粟甚多,连擢龙图阁直学

  • 岳铉

    【生卒】:1249—1312【介绍】:元大都人,字周臣。世为司天官。世祖至元十三年授司天台提点。二十四年,从平乃颜有功,擢知秘书监,屡以天象示警,劝世祖诛桑哥。成宗大德七年与修《一统志》。

  • 李继贞

    字微尹。太仓州(今江苏太仓)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授大名推官,迁兵部职方主事。天启中,典试山东,因试录刺魏忠贤,被革职。崇祯时历任武选职方郎中、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天津巡抚。为人干练精

  • 张宽

    【介绍】:西汉蜀郡成都人,字叔文。武帝祀甘泉,至渭桥,见一女子浴于渭,乳长七尺。帝怪而问之。女请帝询后七车侍中。时宽在第七车,对曰:“天星主祭祀者,斋戒不洁,则女人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