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全五代诗

全五代诗

清李调元编,何光清点校。巴蜀书社1992年4月出版。全书分上、下册,130万字。李调元(1734~1803),字羹堂,又字赞庵、鹤洲,号雨村,又号童山蠢翁,清绵州罗江县(今四川德阳罗江镇)人。他于乾隆四十年(1775)至四十三年正月,积三年之功,从近300种典籍中,辑录了五代十国五十余年间成集的或零散的诗歌及韵文,编成90卷的《全五代诗》,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刻印,这就是最早的“乾隆本”。其后又有其从弟李鼎元的重校本,就是“嘉庆本”。道光年间,又经李鼎元及其子李朝夔重新校勘,并补刻了十卷,成百卷道光补勘本。最后,又有光绪七年(1881)广汉刻印的光绪本。光绪本除了正文诗100卷外,书前还有序言、凡例、编引书目、五代帝王庙谥年讳谱(附十国),书后有附录、补遗等。点校本即以光绪本为底本,并参校诸本,是目前最完备的《全五代诗》本。本书以五代十国的朝代国别分卷,依次为梁8卷、唐2卷、晋2卷、汉2卷、周3卷、吴6卷、南唐16卷、前蜀17卷、后蜀4卷、南汉1卷、楚4卷、吴越9卷、闽13卷、荆南12卷、北汉1卷。朝代国别之下,又按作者官爵、隐逸、道释等身份为序编排。同一作者,其诗则按乐府、四言、五古七古五律五排七律七排五绝、六绝、七绝等诗体编排。每位作者均附有小传。诗中偶有笺注,多取自《五代诗话》。

总集。清李调元编。九十卷。编者认为五代诗有可观,当独立成编,故以三年功力,检阅群书,有五代诗辄录之,断章摘句无不收入,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成书。全书按五代十国国别分卷;朝代国别之下,按作者官爵、身份为序;作者名下有小传,并附有关诗话、轶事、品评等,其诗则按体排列,并有少数笺注。虽收录稍滥,偶有遗漏,但取材丰富,资料详赡,不失为五代诗仅有的较好辑本。有乾隆初刊《函海》本。道光五年(1825),调元子增补析为一百卷,另附“补遗”一卷,为道光《函海》本,《丛书集成初编》即据之排印。

猜你喜欢

  • 姮娥

    即嫦娥。和凝《杨柳枝》之三:“不是昔年攀桂树,岂能月里索姮娥。”

  • 鸟道一千里,猿啼十二时

    【介绍】:王维《送杨长史赴果州》诗句。一千里鸟道,写尽道路之艰险;十二时猿啼,写尽旅程之凄凉。张谦宜《斋诗谈》卷五评二句:“一直说出,险怪凄凉,味在言外。”

  • 柳州寄京中亲故

    【介绍】:柳宗元作于谪贬柳州时。诗谓柳州乃瘴气弥漫的南荒之地,离京城遥远,返京实难,表现了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思亲之痛。笔意深曲,意在言外。汪森曰:“平实之言,自见酸楚,总由一真耳。”(《韩柳诗选》)

  • 东山草堂

    杜甫《崔氏东山草堂》:“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何为西庄王给事,柴门空闭锁松筠。”崔氏指崔兴宗(见闻一多《少陵先生年谱会笺》),王给事即王维,玉山即蓝田山,在蓝田东南。据此知崔氏草堂在蓝田

  • 白居易集笺校

    朱金城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出版。全书六册,计269万字。本书笺校白氏全部诗文(包括补遗)共3700余篇,采摭历来笔记、诗话、研究专著及有关考证评论等资料,分纳入每篇作品之下。每篇诗文后均附有

  •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介绍】:李白作。此诗是李白在江夏送蜀僧晏上人入长安之作。据新、旧《唐书》载,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原西京长安改为中京,上元二年(761),中京又复为西京。此诗当作于乾元至上元年间李白流夜郎遇赦释

  • 和陆明府赠将军重出塞

    【介绍】:陈子昂作。将军重返边塞,横行无敌。黄金饰马,白旄御兵;依天象布阵,据地形扎营;晚风中军号响亮,春光里军旗飞舞。这武略风采,堪比当年的儒将班超。全诗气势雄浑,洋溢着英雄豪情。对仗也十分工稳,除

  • 秋日

    【介绍】:温庭筠作。以闲淡的情韵抒写秋景,表现诗人经历仕途坎坷之后,心灵在山林得到的抚慰,以及内心深处难以除却的抱憾和怨恨之情。景象豁朗,情怀似醉非醉,情随景出,浑然一体。

  • 王梵志诗

    王梵志撰,郑振铎校补。有1935年郑振铎校刻《世界文库》本,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4月版《郑振铎世界文库》本。该本一卷,系以巴黎国家图书馆藏二七一八号敦煌卷子为底本,而以国家图书馆所藏三二六六号一残

  • 西鄙人

    【介绍】:天宝时西北边地无名氏。《全唐诗》收其《哥舒歌》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