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唐彦谦

唐彦谦

【生卒】:?~893?

【介绍】:

字茂业,自号鹿门先生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举进士十余年不第。乾符末避乱汉南,专事著述。中和中王重荣镇河中辟为从事,历节度副使,晋、绛二州刺史。光启末(887),重荣被杀,贬为兴元参军事。后兴元节度使杨守亮署为判官,迁节度副使,终阆、壁二州刺史。昭宗景福二年(893)前后卒于汉中。新、旧《唐书》有传。彦谦博学多艺,少时诗学温庭筠李商隐,调度逼似,多纤丽之词;后尊崇杜甫,诗风亦变为淳雅。尤擅七言,文词壮丽。用事精密,属对工切。有《鹿门集》。《全唐诗》存诗2卷又11首,《全唐诗补编·续拾》补1首。然混入他人诗不少。据考,误收元戴表元诗即多达40首。

【介绍】:

唐代诗人。字茂业,号鹿门先生。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生年约在开成、会昌间。咸通二年(861)起举进士,十余年不第。一说咸通末进士及第。广明元年(880)以其家避地汉南。王重荣镇河中,约中和元年(881)辟其为河中节度使从事,累奏至节度副使。二年(882)授晋州刺史。改绛州刺史。光启三年(887)贬山南西道参军事。留署节度判官,迁副使。官终阆、壁二州刺史。卒于汉中,时间不详。一说卒于景福二年(893)前后。晚年隐居鹿门山,专事著述,与薛能为诗友。博学多艺,恃才负气。工诗。早年师法李商隐温庭筠。后转学杜甫,为唐人学杜较早而知名者。多咏史咏物、行旅纪游、感事书怀之作。《宿田家》、《采桑女》、《毗陵道中》等则反映民生疾苦,社会现实。古体抒情写景峻切明畅,有魏晋遗风。近体得温庭筠之藻绮纤丽、李商隐之清峭感怆,而较为清浅流转。宋人谓其诗“用事精巧,对偶亲切”(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二)。西昆诗人喜好之,受其影响。《新丰》、《仲山》等也是传世佳作。《长陵》“耳闻明主提三尺,眼见愚民盗一抔”、《离鸾》“下疾不成双点泪,断多难到九回肠”等颇有名,论者毁誉不一。有遗诗近二百篇,时人郑贻辑为《鹿门集》三卷,《新唐书·艺文志四》作《唐彦谦诗集》,有散佚。今传《鹿门集》三卷(附拾遗、续拾遗各一卷)。《全唐诗》编诗二卷,“补遗”补十一首;《全唐诗补编》补一首。事迹见《旧唐书》本传、《新唐书·唐俭传》附传、《唐才子传校笺》卷九。罗敏中有《唐彦谦年谱》。

猜你喜欢

  • 滂被

    谓恩泽广泛流布。唐刘肃《大唐新语·政能》载《沧州百姓歌》:“新河得通舟楫利,直至沧海鱼盐至。昔日徒行今骋驷,美哉薛公德滂被。”

  • 唐晅妻张氏

    【生卒】:?~730【介绍】:郡望安定(今甘肃泾川),居滑州卫南(今河南滑县)。张恭之幼女。嫁表兄唐晅。卒后数年,为感唐晅之思念,其鬼夜来相会,并作诗赠唐。《全唐诗》收其鬼诗2首,并唐晅赠悼诗3首。

  • 可可

    ①少许貌。寒山《诗三百三首》之一五八:“昔时可可贫,今朝最贫冻。”②隐约;模糊貌。元稹《春六十韵》:“九霄浑可可,万姓尚忡忡。”③不在意貌。薛昭蕴《浣溪沙》词之五:“瞥地见时犹可可,却来闲处暗思量。”

  • 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

    【介绍】:陆龟蒙《大子夜歌二首》其一诗句。《宋书·乐志》:“《子夜歌》者,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大子夜歌》是《子夜歌》的变曲。这两句诗称颂《大子夜歌》清新自然,后常为人引用。

  • 早春行

    【介绍】:王维作。此为闺怨诗。早梅已开满树,黄莺鸣啭犹涩,闺中少女排遣相思之苦,匆匆出游赏春。然而无限春意更惹相思之情,终又满怀失望而归,思念之情更加不可抑止,以至有不及双栖紫燕之叹。此诗通过弄春、畏

  • 春思

    【介绍】:①(全)李白作。为新题乐府。此诗以燕草和秦桑起兴,写思妇思边之苦及对爱情的坚贞。燕草,燕地之草,此泛指北部边地,征夫所在之处。秦桑,秦地之桑,此指思妇所在之地。“当君”二句,萧士赟评云:“燕

  • 裴贽

    【生卒】:?—905【介绍】:唐代文学家。字敬臣。籍贯不详。排行三十五。咸通十三年(872)进士及第。累迁右补阙、御史中丞。知大顺元年(890)、二年(891)贡举,擢王驾、杜荀鹤等。乾宁四年(897

  •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介绍】:杜甫《新安吏》诗句。白水流,比被征者犹如河水东流,一去不复返。青山哭,指送行者仍倚山而望行者悲泣。二句妙在融情入景,从而构成一种仿佛山川也为之感恸的悲剧气氛,读来令人泪落。

  • 卢渥

    【生卒】:820—905【介绍】:唐代文学家。字子章。河南缑氏(今河南偃师南)人,郡望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大中中进士及第。累佐使幕。拜国子博士分司东都。迁侍御史。征为起居郎。历司封员外郎、司勋郎中

  • 人闲无阿童,犹唱水中龙

    【介绍】:李贺《王濬墓下作》诗句。王濬,西晋大将,灭吴有大功,阿童为其小字,“水中龙”亦指王濬(见《晋书·羊祜传》)。谓王濬虽已去世多年,人们仍然怀念着他,歌颂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