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宋之问

宋之问

【生卒】:656?—712?

【介绍】:

唐代诗人。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或一为郡望,一为实籍。排行五,一说十一。高宗上元二年(675)登进士第。武后天授元年(690),与杨炯并以学士分直习艺馆。后授洛州参军,迁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预修《三教珠英》。中宗神龙元年(705),因谄事张宗昌、张易之贬为泷州参军。二年(706)春逃归洛阳。因其弟告变之功,擢授鸿胪主簿。转户部员外郎,兼修文馆直学士。景龙二年(708),迁考功员外郎,三年(709)知贡举。因贪贿,贬越州长史。睿宗景云元年(710),以之问曾谄附张易之、武三思,流徙钦州。途中在桂州滞留数月。玄宗先天中,赐死徙所。宋诗多歌功颂德的应制之作,靡丽精工,内容空泛,而贬逐途中纪行述怀诸作,如《题大庾岭北驿》、《度大庾岭》、《过蛮洞》、《经梧州》等,却能表现自己的真情实感,显得清通圆美而富有生气。他与沈佺期齐名,并称“沈宋”,历来被视为近体律诗定型的代表诗人。他们的律诗不但“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新唐书》本传),而且着意追求构思和意境的创新,使诗歌艺术从古体诗的直陈其意、达情务尽转向近体诗的凝练含蓄,思致工巧,完成了诗歌体制的一大变革。之问尤善五言律诗,能于精丽缜密中见自然清雅之致。所作五言排律,被胡应麟誉为“古今排律绝唱”(《诗薮·内编》卷四)。五绝《渡汉江》,语浅情深,含蓄凝练,向为人传诵。有友人武平一编《宋之问集》十卷,已散佚。今存《宋之问集》二卷,为明人所辑,有《四部丛刊续编》本。《全唐诗》编诗三卷,《全唐诗补编》补诗二十七首、断句九句;《全唐文》编文二卷。陶敏有《沈佺期宋之问集校注》。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校笺》卷一。郁贤皓、王启兴等有文考辨之问生平。

【生卒】:656?—713?

【介绍】:

一名少连,字延清,行五。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与沈佺期同为上元二年(675)进士。天授元年(690)武则天召与杨炯洛阳分直习艺馆,后任洛州参军,累转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预修《三教珠英》。神龙元年(705),因谄事张易之,坐贬泷州(今广东罗定县南)参军。逃归洛阳,因告密有功擢升鸿胪主簿,转户部员外郎,兼修文馆直学士。迁考功员外郎,世称“宋考功”。后因贡举贪贿,贬越州长史。睿宗立,配流钦州。玄宗先天中,赐死徙所。新、旧《唐书》有传。之问人品不足取,但能诗,与沈佺期齐名,并称“沈宋”。独孤及曰:“至沈詹事、宋考功,始裁成六律,彰施五色,使言之而中伦,歌之而成声,缘情绮靡之功,至是乃备。”(《皇甫公集序》)对近体诗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沈、宋为御用文人,诗以应制为多。写得好的,还是那些反映贬谪生活和抒发内心情思的作品。现存诗200余首,《全唐诗》编为3卷。《全唐诗补编》补诗27首又11句。明人辑有《宋之问集》行世。

猜你喜欢

  • 裴深源

    【介绍】:见裴澈。

  • 李嶷

    【介绍】:唐代诗人。生卒年、籍贯不详。玄宗开元十五年(727)状元及第,官右武卫录事参军。开元、天宝间有诗名,芮挺章选其诗二首入《国秀集》,殷璠选其诗五首入《河岳英灵集》,并评曰:“鲜净有规矩,其《少

  • 扬马

    汉代文学家扬雄、司马相如的合称。王维《苑舍人能书梵字兼达梵音皆曲尽其妙戏为之赠》:“楚词共许胜扬马,梵字何人辨鲁鱼。”

  • 辟易

    退避;躲闪。李白《行行游且猎篇》:“海边观者皆辟易,猛气英风振沙碛。”亦比喻心悦诚服。杜甫《夜听许十损诵诗爱而有作》:“诵诗浑游衍,四座皆辟易。”

  •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介绍】:刘长卿作。见《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寺即陈将吴明彻战场》诗。

  • 月明南浦梦初断,花落洞庭人未归

    【介绍】:徐夤《览柳浑汀洲采白蘋之什因成一章》诗句。南朝齐梁诗人江淹《别赋》有“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句,后专指送别之地。这两句抒发怀人之情:上句写明月普照,中夜难眠,因梦而醒;下句写花落春归,游子未

  • 狄归昌

    【介绍】:唐末诗人。曾官左司员外郎、侍郎、御史中丞、尚书左(一作右)丞。与郑谷交善。《全唐诗》存其《题马嵬驿》诗1首,而此诗重见于罗隐名下。

  • 杨朱

    战国初哲学家,主张“贵生”、“重己”、“全性葆真,不以物累形”。孟子曾极力抨击他的“为我”思想。李绅《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终当赋归去,那更学杨朱。”

  • 隐峦

    【介绍】:唐末庐山僧,后入蜀。《全唐诗》存诗5首。

  • 长孺

    ①指汉汲黯。黯字长孺,为中大夫,能直言切谏,汉武帝恶其戆直,自朝官逐外为东海太守。见《汉书·汲黯传》。后用以称美直谏之臣。张说《岳州赠广平公宋大夫》:“朝推长孺直,野慕隐之清。”②指汉韩安国。李德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