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扬雄宅。卢照邻《长安古意》:“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介绍】: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诗句。二句择取月夜和秋天中的典型意象,刻画双峰寺幽静清冷、人迹罕至的环境和景色,表达佛家的空寂之思。
【介绍】:字太素。唐末隐于青城山牡丹坪,与道士尔朱翱同游。传其后来升仙。曾有《大丹诗》百首行世。《全唐诗》存诗4首。
【介绍】:李商隐作。此诗抒发了作者由眼前景象而触发的兴衰废替之感。首句写玄武湖昔日的繁华已不复存在,次句是想象中六朝一代代亡旗高举的没落景象,两句为第三句明言六朝皆为短命王朝作好了铺垫,末句用有力的反
晋邓攸为吴郡太守,赴任时,自带粮食,不受俸禄,只喝当地的水。在郡时政治清明,刑罚适正,为一时良守。见《晋书·邓攸传》。后因以“饮水”谓官吏清廉。韦应物《任洛阳丞请告一首》:“折腰非吾事,饮水非吾贫。”
【介绍】:王涯《秋思二首》其二诗句。蘋末,浮萍的叶尖。出句以叙写景,极写风之清;对句以景写情,借秋风吹翻荷叶上的露珠,烘托诗人心绪不宁的复杂感受。二句借秋夜之凄清景色,表达诗人因秋而思亲怀人的微妙心情
清施端教撰。端教(1602~1674),字匪莪,泗州(今安徽泗县)人。尝为宣州训导。施氏好集唐诗句,故特编此书以供集唐诗者所用。有清康熙二十年(1681)刊本。全书共三十卷,专采唐人近体诗,以上平韵、
①不应,不该。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堂上不合生枫树,怪底江山起烟雾。”②不符合。李颀《别梁锽》:“一言不合龙额侯,击剑拂衣从此弃。”
【介绍】:见孙昌胤。
传说周文王时吕尚为灌坛令,泰山神女嫁为东海妇,归省时不敢从灌坛过,因为所过处必有大风雨。见晋干宝《搜神记》卷四。后用为称美地方官有德政之典。高适《同房侍御山园新亭与邢判官同游》:“灌坛有遗风,单父多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