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诗词百科>李廓

李廓

【介绍】:

唐代诗人。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人。李程子。生于贞元中。元和十三年(818)进士及第。调司经局正字。宝历中官鄂县尉。大和三年(829)任太常丞。复以“侍御”为剑南西川行营从事抗御南诏。开成中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从事。累迁刑部侍郎。大中二年(848)拜武宁军节度使,不能治军。次年,军乱被逐,贬澧州司马。移唐州司马。大中末,官至颍州刺史,再为观察使。卒于咸通中。有诗名。开成三年(838)文宗欲置诗博士,有荐之者。与贾岛姚合等交往酬和甚密。诗风绮致。明胡震亨称其“才藻翩翩。《少年行》字字取新,冶游趣事,碎小毕备,老人读之亦狂”(《唐音癸签》卷七)。《忆钱塘》“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句颇有名。《宋史·艺文七》著录《李廓诗》一卷,已散佚。《全唐诗》存诗十八首,《全唐诗补编》补一首。事迹见新、旧《唐书·李程传》附传,《唐才子传校笺》卷六。

【介绍】:

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宰相李程之子。久困场屋,元和十三年(818)方中进士,授司经局正字,调鄠县尉。大和三年(829)冬以侍御入西川郭钊幕,又曾佐夏州节度使幕。后官颍州刺史。入朝,累迁刑部侍郎。大中二年(848)出为武宁军节度使。军乱被逐,贬为澧、唐二州司马。当卒于大中四年(850)左右。新、旧《唐书》有传。廓以诗闻名于时,与贾岛姚合相友善。《全唐诗》存其诗18首,《全唐诗补编·补逸》补诗1首。

猜你喜欢

  • 越王

    指越王勾践。王铤《登越王楼见乔公诗偶题》:“越王空置千年迹,丞相兼扬万古名。”

  •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介绍】:聂夷中《咏田家》诗句,诗题一作《伤田家》。诗的前两句是“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二月蚕尚未生,五月秧苗始插,此谓贫民预将丝谷贱价抵押。这两句紧承其后,以剜肉补疮的形象比喻,说明广大农民无以

  • 严郾

    【介绍】:唐末人,生平无考。《全唐诗》录诗2首,其中《赋百舌鸟》一首《全唐诗》又系之他卷严郭名下,疑郭为郾形近而误,故复出。

  • 偃伯

    (—bà)休战。陆敬《游隋故都》:“舞象文思泽,偃伯武功宣。”

  • 越人吟

    即越吟。赵骅《送晁补阙归日本国》:“来称郯子学,归是越人吟。”

  • 唐七律诗钞

    选集。清曹毓德、阮怀甫编。四卷。收录唐诗人一百十一人,诗五百五十二首。附录七律变体。诗人名后列小传,诗后间有评语。有清刻本,无镌刻年代,首尾残损,序文佚,尚存《凡例》略述唐诗发展流变,亦不全。

  • 雄鸡断尾

    《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宾孟适郊,见雄鸡自断其尾。问之,侍者曰:‘自惮其牺也。’”本谓公鸡因畏惧成为祭品而自毁,后因以“雄鸡断尾”喻指事物以美好而招灾或以自毁而求生存。白居易《答桐花》:“雄鸡自断尾

  • 山居诗二十四首

    【介绍】:贯休作。据其序,知诗作于咸通四、五年间(863—864)居钟陵(今江西南昌)时。写完后,即被人取去。其后或散书于屋壁,或吟咏于人口,为数不多且字句舛错。至乾符、广明年间,避乱于山寺,幸而偶全

  • 刘暌

    【介绍】:唐代诗人。暌,一作骙。生卒年、籍贯不详。大中中乡贡进士。时绵州刺史于兴宗登越王台赋诗寄朝中知友,刘在绵州作诗相和。《全唐诗》仅存此诗。事迹见《唐诗纪事》卷五三。

  • 登山屐

    南朝宋诗人谢灵运发明的一种登山木屐,其前后齿可装卸,上山则去其前齿,下山则去其后齿,以保持平衡。见《南史·谢灵运传》。后常用为登山寻胜之典。朱放《经故贺宾客镜湖道士观》:“雪里登山屐,林间漉酒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