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诗词百科>王维

王维

【生卒】:700—761,或谓692生;698生;701生

【介绍】:

字摩诘,排行十三。祖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后徙家于蒲州(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开元九年(721)进士(或谓开元元年进士),授太乐丞,后坐伶人舞黄狮子事,贬济州司仓参军。二十三年,张九龄荐为右拾遗。天宝元年(742)改官左补阙,十四载迁给事中。安史乱起,陷贼迫授伪职。两京收复,陷贼官以六等定罪,维以《凝碧池诗》闻于行在,为肃宗称许,又得弟缙力救,获免,责授太子中允,迁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改给事中。上元元年(760),转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二年七月卒,享年六十二。新、旧《唐书》有传。王维奉佛,笃信禅宗,诗饶禅趣,人称“诗佛”。王维是一位艺术天才,又是一位艺术全才,他诗文、书法、音乐、绘画,样样精通。仅就诗论,无体不备,诸体兼工,最妙田园山水,尤擅五言律诗。他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向与孟浩然并称“王孟”。贺裳说:“唐无李杜,摩诘便应首推。”(《载酒园诗话又编》)徐增说:“吾于天才得李太白,于地才得杜子美,于人才得王摩诘太白以气韵胜,子美以格律胜,摩诘以理趣胜。”(《而庵诗话》)现存诗400余首,《全唐诗》编为4卷,有《王右丞集》传世。

【生卒】:699?—761

【介绍】:

唐代诗人。字摩诘。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后随父移家蒲州,遂为河东县(今山西永济西)人。开元三年(715)入长安求功名,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开元六年(718)始从岐王範游,写有《息夫人》诗。开元九年(721)中进士第,授太乐丞。同年因在太乐府中观伶人违制舞《黄狮子》,与太乐令刘贶坐罪同贬,出为济州司户参军。赴任途中赋诗多写田园景物。在济州约五年余。十四年(726),辞官返长安。由于罪名颇重,援引无人,遂隐居终南山。十八年(730)或稍后似已经营辋川。写山水的名篇《终南山》、《终南别业》、《香积寺》、《辋川闲居》、《归辋川作》、《山居秋暝》、《戏题辋川别业》等,大约作于这前后的几年中。此外,尚有《辋川六言》、《田园乐》七首。这些作品可视为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已达到完全成熟境界的标志。但此时他并非甘心不仕,而是隐居待时。二十二年(734)五月,张九龄任中书令,特擢王维为右拾遗。二十五年(737)四月,张贬为荆州长史。王也去朝,以监察御史出参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幕,写了《使至塞上》、《出塞作》、《送元二使安西》等边塞诗。崔希逸卒,王归长安,任侍御史或在其时。二十八年(740)以侍御史知黔府选,有《汉江临眺》、《晓行巴峡》、《哭孟浩然》等。天宝元年(742)改任左补阙。迁库部郎中,丁母忧。十载(751),迁吏部郎中。十四载(755),擢给事中。至德元载(756)被安史乱军所囚,授伪官,作《凝碧池》诗以明志。后移禁于洛阳。次年,两京收复,待罪于长安。因弟缙力救,与房琯等有旧,且有《凝碧池》诗,得免重谴。乾元二年(759)责授太子中允。迁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拜给事中。转尚书右丞,卒年六十三。世称王右丞。

诗人的一生,是寂寞的一生。中进士以前,人生态度是比较积极的。《陇西行》、《燕支行》、《夷门行》、《少年行》等表现了他富于侠气,希图报效国家的精神风貌。但政治形势的变化,不能不在王维的诗歌中有所体现。《洛阳女儿行》中反映了对贵族子弟和贫贱文人仕宦遭遇迥异的不平,《桃源行》中反映了他既有入仕愿望又有不得已而避世的想法。《不遇咏》也反映了不愿向权贵低头和理想实现的艰难,最后唱出“济人然后拂衣去”,表示意不在功名富贵,只求政治上能有所作为。这些诗篇都是当时政治走下坡路,社会矛盾重重的反映。同时,他原具有儒家进取的一面,但又深受当时兴起的禅宗的影响。《维摩诘经》说:“何谓菩萨不住无为?谓修学空,不以空为证。修学无相、无作,不以无相、无作为证。修学无起,不以无起为证。……观于无生,而以生法负荷一切。观于无漏,而不断诸漏。”这些观念对王维的影响是很深的。在《与魏居士书》中他说自己的处世态度是:“孔宣父云:‘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可者适意,不可者不适意也。君子以布仁施义,活国济民为适意,纵其道不行,亦无意为不适意也。苟身心相离,理事俱如,则何往而不适?”所以无论什么情况下他都求适意,身处人世,心悟空无,不问是非休咎。《传灯录》引能禅师言:“汝若欲知心要,但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自然得入清净心体,湛然常静。”这都成为王维看待人生的思想,自然不能不具有妥协性,对政治现象有时会置身世外,不问是非。

王维诗的主要成就,自然是他富于禅趣的山水诗,但他的山水诗仍然反映了社会兴盛安定时的盛唐气象,所以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说:“王右丞、韦苏州,澄淡精致,格在其中,岂妨于遒举哉!”因此他的山水诗,既有禅悦境界和画意,也有变态多方,气象万千的特点。较早的山水诗,如《终南山》,就是以无意为意,不作有意刻画,身心俱如,观照自深,进入于无我的境地。诗的气象之宏伟,山色变化之多,也是山水诗中极为少见的。最后“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表现无意入山,而竟已入山深处,无心投宿而却隔水问人,描写自然,毫无雕凿痕迹,确是以禅意进入艺术境界,反而得到山水的纯美。但他所写的无我境界,并非完全是禅寂,他学无生,而仍以生法负荷一切,所以诗常以动态写静境,很富于生活情趣。如《山居秋暝》既写“天籁”,也有“人籁”,审美感一出于生活的自然,结联仍是表示春芳虽歇,秋境已临,也是无时无地不可适意,既是禅机,也很合乎审美意趣。王维的《辋川集》诗多是写无我之境,写有人而不见人,写细小的自然动态衬托大自然的宁静。如《鹿柴》、《辛夷坞》、《竹里馆》这几首特别写到“空”和“静”的自然美。胡应麟《诗薮内编》云:“右丞却入禅宗,如‘人间桂花落’,‘木末芙蓉花’,谓之身世两忘,万念俱寂,不谓声律中有此妙诠。”《栾家濑》:“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则特别能体现大自然中的动态形成的静趣。山水诗是他超越其他诗人的贡献,一部分田园诗,多写农民生活的古朴闲逸,如《渭川田家》、《淇上即事田园》、《新晴晚望》等。他早年去济州时已有很美的田园即事诗如《早入荥阳界》、《宿郑州》。这些诗都写出乡野风光和人事,充满画意。王维是山水田园诗作家又是享有大名的画家,所以优美的诗句极多。他诗中的画境随处可见,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辋川闲居》)、“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作》)等,都呈现清新旷远或宏阔的画面。声光满纸,色彩入神,思想之纯净,艺术表现力的高超,都是一般诗人难以企及的。王诗成就占第二位的,是边塞诗。早岁他写过如《燕支行》、《老将行》等拟作。奉使河西,参崔希逸军事后,他更有不少豪迈壮美的佳作,其诗思画意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由山水清逸之境转化为边地雄伟风光。他的边塞诗突出了主体胸怀,五言如《使至塞上》等描写边塞气象,情景交融,很富画意,佳句颇多。绘写大漠画卷,而情怀壮烈,不同于山水田园诗。七言则有《出塞》“居延城外猎天骄”等,但不及五言意境之深远,态度之厚重。

王维始终具有向往政治清明的倾向,虽遭贬谪济州的严重打击和因李林甫、杨国忠当政,不能有所作为,但因其人格高尚,所以关系现实的诗虽较少,但还是有赞美良吏高士的《济上四贤咏》和表示对张九龄的忠诚态度始终如一的《献始兴公》、《寄荆州张丞相》。对为杨国忠所贬的李岘、李陟等都有赠篇,最突出的是不满安禄山屠杀奚、契丹人的《送杨员外》诗和天宝初杨太真得宠后讽刺玄宗的《早朝》诗,这些诗篇也是有其积极意义的。所以诗人的一生还是不愧于杜甫《解闷》诗所称赞的“高人”。王维长于五律和五古,五绝以《辋川集》为佳,多叶仄韵。七绝也有不少高妙的篇章,如“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渭城曲》)等。七律多应制或嗟老叹卑之作,成就不及五律,以《酌酒与裴迪》、《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较有名。七古未脱初唐习气,远不及李白李颀高適岑参、杜甫等人。王维的著作,王缙曾编其诗笔为十卷,进呈唐代宗。宋刘须溪本亦编为十卷。清赵殿成笺注本编为二十八卷附录一卷包括弁言、诗评等。事迹见《唐国史补》卷上,新、旧《唐书》本传,《唐诗纪事》卷一六,《唐才子传校笺》卷二。参张清华、陈铁民两《王维年谱》,杨军《王维生平的若干问题——就王维年谱与陈铁民同志商榷》等。

猜你喜欢

  •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介绍】:沈佺期《杂诗三首》其三诗句。二句用走马对,即景见情,描绘出一幅征人闺妇月下相思图:昔年闺里月,两人何等绮昵;今在汉家营,一人何等悲凉。月圆人不圆,“可怜”、“长在”,下得凄婉。二句字字写月,

  • 谢自然

    唐代女道士名。相传谢自然为蜀人,至蓬莱求仙,船为风漂至一山,见一真人,自言为天台山司马承祯,自然拜其为师,受度后,白日升仙。韩愈《谢自然诗》:“果州南充县,寒女谢自然。”

  • 偃师

    ①相传为周穆王时的巧匠。所制的木偶能歌善舞,穆王与众姬妾并观,木偶竟用眼睛勾引穆王的姬妾,穆王大怒,将诛偃师,偃师剖开木偶以示穆王,始得免祸。事见《列子·汤问》。李商隐《宫妓》:“不须看尽鱼龙戏,终遣

  • 玄武山

    山名。在今四川省中江、三台二县间。卢照邻有《九月九日登玄武山》诗。

  • 陆玩

    晋吴郡人,字士瑶。时重臣王导、郗鉴、庾亮相继而卒,乃以陆玩迁侍中、司空,陆玩自知才德不足以当之,乃曰:“以我为三公,是天下为无人。”见《晋书·陆玩传》。李瀚《蒙求》:“陆玩无人,贾诩非次。”

  • 钱注杜诗

    清钱谦益笺注。凡二十卷。书名又作《杜工部集笺注》、《钱牧斋先生笺注杜诗》、《杜诗钱注》等。钱谦益为清初诗文大家,学问渊博,尤嗜杜诗。钱氏研治杜诗前后历三十年,于顺治十八年(1661)撰成此书。卷一至卷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介绍】:杜甫作。诗题一作《闻官军收两河》。官军,即唐军。宝应元年(762)冬十月,唐军屡破史朝义兵,收复东京洛阳及河阳,伪邺郡节度使以相、卫、洛、邢四州降,伪恒阳节度使张忠志以赵、恒、深、定、易五州

  • 张锡

    【介绍】:唐代诗人。贝州武城(今属山东)人。排行五。生卒年不详。张文琮之子。历官户部员外郎、户部郎中。武后久视初(700),为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代其甥李峤为宰相。知选坐赃,流放循州。中宗时,

  • 一生一死

    谓遭遇患难。语出《史记·汲郑列传赞》:“一死一生,乃知交情。”卢照邻《行路难》:“寄言坐客神仙署,一生一死交情处。”

  • 代赠二首

    【介绍】:李商隐作。此为闺怨之作。第一首写望归,第二首写惜别。因是代女子立言,故曰“代赠”。第一首诗人采用以景托情的手法,从女主人公黄昏时分凭栏所见的梯横楼阁、新月如钩、芭蕉未展、丁香含苞等景色中,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