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诗词百科>赠何七判官昌浩

赠何七判官昌浩

【介绍】:

李白作。何昌浩,排行第七,故称何七。安旗云:“似为幽州节度使判官。”当是。判官,节度使属官。诗前半写不愿白首为儒,而愿拂剑沙漠,建功立业;后半赞何判官有管、乐之才,愿与之同驱疆场,为国立功。诗中洋溢着努力进取的积极精神。吴汝纶评曰:“起接超忽不平,一片奇气,其志意英迈,乃太白本色。”(《唐宋诗举要》卷一引)

猜你喜欢

  • 犀心

    相传犀角有通天之犀,中间有一孔,上下贯通。李商隐《无题》有“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之句,后遂以“犀心”比喻人与人情义相投、心灵相通。宋吕渭老《早梅芳近》词:“犀心通密语,珠唱翻新调。”

  • 长吉体

    指诗人李贺诗歌所独具的风格意境。李贺诗善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奇巧妙,语言新奇瑰丽。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名之为“李长吉体”。清计东《答诸弟子论诗》:“长吉体未有不爱,且信之谓七古佳境。然元

  • 韩琮诗

    诗集。唐韩琮撰。《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韩琮诗》一卷,《崇文总目》卷五同。《宋史·艺文志七》误作《韩宗诗》一卷。《唐才子传·韩琮》谓集一卷,今传。明清未见著录刊行,当已散佚。《全唐诗》存诗一卷,《全

  • 四声

    指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个声调。声调是汉语所固有的,只是在不同时期音值不同。至南朝齐时沈约、周顒等人认识到四声的不同,将平、上、去、入四声的变化特征应用于诗文创作,开始讲求诗歌格律,至唐代,格律诗形

  • 口如悬河

    比喻人健谈。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太尉云:‘郭子玄语议如悬河写水,注而不竭。’”韩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辨口如悬河。”

  • 江平沙岸白,日下锦川红

    【介绍】:姚康《和段相公登武担寺西台》诗句。锦川,即锦江,流经四川成都西北的武担山附近。二句着重从光色方面描写秋天傍晚锦江景色。“白”“红”二字,颜色对比十分鲜明。

  • 萧森

    ①草木茂盛貌。李百药《秋晚登古城》:“萧森灌木上,迢递孤烟生。”②草木凋零衰败貌。张九龄《郡舍南有园畦杂树聊以永日》:“江城何寂历,秋树亦萧森。”③凄凉,萧条。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生涯

  • 团扇郎

    ①晋代中书令王珉喜好用白团扇,与其嫂子的婢女谢芳姿有私情,为嫂所觉,其嫂捶击谢芳姿,王珉求情,其嫂让谢芳姿歌一曲就饶了她,谢应声歌曰:“白团扇,辛苦五流连,是郎眼所见。”又曰:“白团扇,憔悴非昔容,羞

  • 一生傲岸苦不谐,恩疏媒劳志多乖

    【介绍】: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句。此是李白一生写照,空怀壮志,怀才不遇,虽多方努力,积极奋斗,却到处碰壁。媒劳,引荐者徒劳而无功。乖,相违。

  • 唐诗与成语

    郭以格编著。广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8月出版,25万字。本书从四万多首《全唐诗》中引用常用成语二百余个,引用唐诗近千首(段),涉及诗人五百余人。全书在体例上颇有特色。首先,在征引成语例证后,指出其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