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诗词百科>顾况

顾况

【生卒】:727?—816?

【介绍】:

字逋翁,自号华阳山人。行十二。苏州海盐(今属浙江)人。至德二载(757)进士,曾任盐官、幕府判官,入朝为大理司直、秘书省著作佐郎,贬饶州司户参军。为人诙谐放任,好佛老之学,曾隐茅山。况为中唐杰出诗人,长于歌行,注重诗的现实意义,其诗风对新乐府运动有启蒙作用。《全唐诗》编录其诗为4卷。现存《华阳集》三卷,又称《顾况集》。

【生卒】:约726—约815

【介绍】:

唐代文学家。字逋翁,号华阳山人。苏州海盐(今属浙江)人。一说吴兴(治今浙江湖州)人,误。排行十二。顾非熊父。早年居丹阳,读书于茅山元阳观。后居海盐,家于横山。至德二载(757)进士及第。及第前后,与张继刘长卿皎然等有交往,受称誉。工山水小笔,为画海中山,求知新亭监。大历五年(770)游湖州,与皎然等联句。九年(774),任永嘉监盐官。后游江西,与李泌柳浑交往甚密。建中二年(781),浙江东西节度使韩混聘为判官,署大理司直。贞元三年(787),宰相柳浑荐为秘书(一作校书)郎。四年(788),迁著作佐郎。于其长安宣平里住所,与柳浑、刘太真等聚会,作六言诗以赋其事,文士盛和,举国传览。该年前后,白居易至长安,以诗谒之,顾为之延誉。五年(789),贬饶州司户。十年(794),归隐茅山,受道箓,不复仕。其后曾游扬州等地,皇甫湜见之于扬州孝感寺,受其称勉。约于元和十年(815)卒,年九十,一说九十四。性诙谑,善画山水。其文学主张,见于《文论》、《礼部员外郎陶氏集序》、《悲歌六首》、《戴氏广异记序》等。认为:“大者配乾,至者配坤,幽者颐鬼神,明者颐礼乐,不失于正,谓之为文”,“文体十年一更”,诗歌为“理乱之所径,王化之所兴,信无逃乎声教,岂徒文彩之丽耶”,小说亦有助于“观象设教”。工诗,尤长于歌行。《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露青竹杖歌》等,揭露时弊,讽谕现实,上承杜甫的现实主义精神,下开元、白新乐府先河。《诗人主客图》列之为广大教化主白居易之升堂者。皇甫湜称其“偏于逸歌长句,骏发踔厉,往往若穿天心,出月胁,意外惊人语非寻常所能及,最为快也”。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谓其“七言长篇,粗硬中时杂鄙句,惜有高调而非雅音”。亦能文,风格类其诗。《莽墟赋》、《释祀篇》等较好。所作由其子非熊集为二十卷,皇甫湜作序。《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顾况集》二十卷,有散佚。传世有《华阳真逸集》二卷、《顾逋翁集》四卷本等。《全唐诗》编诗四卷、联句一首,补遗四首;《全唐诗逸》补断句四句,《全唐诗补编》补诗四首。王启兴等有《顾况诗注》。《全唐文》编文三卷。事迹见唐皇甫湜《唐故著作佐郎顾况集序》、《唐才子传校笺》卷三。

猜你喜欢

  • 王摩诘诗集

    ①王维撰。六卷本,明刻。南京图书馆藏有清潘德舆批语和跋,还有王鸿翔、段朝瑞、邵祖寿等人的跋;上海图书馆藏本有曹元忠跋。②王维撰。七卷本。有凌蒙初刻闵氏朱墨套印《盛唐四名家集》本,清方功惠辑《王孟诗评》

  • 谢梦锡

    【介绍】:见谢观。

  • 题红叶

    指在红叶上题诗传情的故事。据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一〇载:唐宣宗时,卢渥赴京应举,偶临御沟,拾得红叶,上题诗云:“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后宣宗拣选宫女出宫以配官吏,卢渥所得者

  • 陪李北海宴历下亭

    【介绍】:杜甫作于天宝四载(745)再游齐鲁时。李北海,即李邕,时任北海郡太守。历下亭,济南名胜,因在历山之下,故称。故址在今济南市五龙潭公园内。今大明湖中之历下亭,为清初李兴祖所建,非杜甫来游时之历

  • 春申

    指战国四公子之楚公子春申君黄歇。事见《史记·春申君列传》。李白《送薛九被谗去鲁》:“春申一何愚,刎首为李园。”

  • 李凭箜篌引

    【介绍】:李贺作。当是在京都长安做奉礼郎时听到著名乐师李凭弹奏箜篌以后所写。此诗巧妙地运用神话传说,以奇诡的想象,独特的比拟,瑰丽的意境和创造性的语言,再现了李凭演奏箜篌的神妙乐声及其所造成的极强的艺

  • 求凰

    汉司马相如《琴歌》之一:“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相传司马相如作客临邛富民卓王孙家,曾抚琴吟此歌向卓王孙之女卓文君表达爱慕之情。后因称男子求爱或婚配为“求凰”。岑参《送陕县王主簿赴襄阳成亲》

  • 伤心

    ①哀伤,使人心悲。刘沧《题古寺》:“伤心可惜从前事,寥落朱廊堕粉泥。”②惊心,打动人心。李白《菩萨蛮》词之二:“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杜甫《滕王亭子》:“清江锦石伤心丽,嫩蕊浓花满目班。”

  • 偃王

    指徐偃王。相传为周穆王时徐国国君。偃王善施仁义,江淮诸侯各国归附。周穆王知之,令楚征伐徐国,偃王不忍连累百姓,逃至彭城武原东山下,百姓相随者以万数。事见《荀子·非相》。薛能《影灯夜二首》之一:“偃王灯

  • 自非

    倘若不是。杜甫《寄薛三郎中》:“自非得神仙,谁免危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