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升平社学

升平社学

指新建升平社学,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广州西北郊区一些爱国士绅建立的“纠合各乡居民团练自卫”为主旨的反侵略组织之一。社学起源于明代,原是农村中地主士绅进行封建教育的组织,清中期以后逐渐演变为地主士绅兴办“团练”以“御盗贼”的场所。鸦片战争时期,广东人民利用社学进行抗英斗争,重建升平社学。它是由石井、怀清(后改名为佛岭)等十几个旧有的社学联合而成的,发起人是举人、曾任阳江县训导的李芳。不久,在籍内阁中书何有书又创立升平公所, “以为壮丁聚集之处”。升平社学和升平公所“连为一气,声息相通”,共有壮勇数万人。社学领导权掌握在地主士绅手中,其基本群众是农民、手工业工人和店员。社学规定:富者助饷,贫者出力,除老弱残废单丁不计外,每户三丁抽一。武装编制为:百人为一甲,八甲为一总,八总为一社,八社为一大总。社学壮勇白天劳动,晚上训练。参加社学的下层士绅与广大群众接近,反侵略斗争较坚决;上层士绅则和清政府立场基本一致。清政府对社学采取既利用又限制的两面政策。升平社学在鸦片战争后领导和参加的著名斗争有: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火烧广州洋馆的斗争;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反对香港开市的斗争;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反对英人图谋占领广州河南的斗争;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驱逐清广州知府刘浔的斗争;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反对英人进入广州城的斗争。社学的这些斗争都获得了很大胜利。1850年(道光三十年)以后,随着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社学中的士绅公开站到人民群众的对立面,镇压人民革命,而社学中的许多劳动群众则纷纷投身于反清斗争的行列。

猜你喜欢

  • 四公子养士

    战国时,齐有孟尝君田文,赵有平原君赵胜,魏有信陵君魏无忌,楚有春申君黄歇,都是贵族公子。他们担任将相,辅国持权,争相养士。孟尝君、春申君各有食客或宾客三千余人,信陵君有食客三千人,平原君亦有宾客数千人

  • 绿营兵

    清代军队的一种。清军入关后收编的明朝降军和各省改编的队伍,用绿色军旗,故称绿旗兵或绿营兵。在京者为巡捕营,隶属步军统领;在各省者有督标,统于总督;有抚标,统于巡抚;有提标,统于提督;有镇标,统于总兵;

  • 三武灭佛

    指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执政时先后打击佛教的事情。佛教是地主阶级统治人民的精神工具之一,但寺院地主又与封建政府间存在着争夺人口、资产、土地的矛盾。因此,时常受到封建政府的抑制和打

  • 甲申易枢

    1884年 (光绪十年)清朝军机处大换班事件。1884年(光绪十年)日讲起居注官、左庶子盛昱参劾军机大臣萎靡因循,希冀朝廷“严加议处”,使之振作起来, “戴罪图功”。4月8日(三月十三日)西太后突降懿

  • 商朝

    朝代名。公元前十六世纪由商族首领汤灭夏后建立的奴隶制王朝。始都毫(今河南商丘,一说即西毫,今河南偃师)。前期曾多次迁都,至盘庚迁都殷(今河南安阳小屯)后,商都固定下来,因而商也被称为殷。由于在殷墟发现

  • 九公封建

    蒙古骑兵大举南下,金军望风溃散,城邑不守。北方一些土豪和金之遗民纷纷结堡建寨, 自立名号,守土抗蒙。金朝自身既无力抗御蒙古,又不能制驭这些武装,遂封以公侯以羁糜之,使为藩篱。兴定四年(公元1220年)

  • 乌沙堡战役

    金蒙间一次重要战役。十三世纪初蒙古兴起,建立了蒙古汗国。大安三年(公元1211年)二月,成吉思汗自克鲁伦河发兵大举南下攻金。金卫绍王一面遣使求和,一面急命平章政事独吉思忠(一名千家奴)为行省事,赴边指

  • 楚国

    西周分封的诸侯国。芈姓,相传是祝融氏的后裔。商朝末年,楚族领袖鬻熊奔周,事周文王有功,其四世孙熊绎因此在周康王时被封于荆山(今湖北西部荆山)。都丹阳(今河南西南部与湖北西北部交界的丹淅二水交汇处)。不

  • 三公九卿

    秦汉时期中央政府设置的高级官僚机构。据说周代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秦朝建立后,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丞相为百官之长, 辅佐皇帝,综理全国政务。汉初改为相国,西汉末年又改称大司徒。太尉为全国

  • 淝水之战

    东晋与前秦的一场战争,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建元十九年(公元383年),前秦王苻坚为统一全国,调动步卒六十万,骑兵二十七万,南征东晋。苻融率前锋部队二十五万人,很快攻占寿阳(今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