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台湾抗英斗争

台湾抗英斗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军多次进犯台湾。清台湾兵备道姚莹、总兵达洪阿召募乡勇,协同守军严阵以待。1840年10月(道光二十年九月)英舰窜抵鹿耳门外洋,被台湾水师击退。1841年9月30日(道光二十一年八月十六日)英舰入侵基隆,守军奋起炮击,英舰桅折索断,逃跑触礁,基隆军民毙敌三十二人,生擒一百三十三人,缴获大炮十门。此后,台湾乡勇、水勇、团练增至四万余人。英军至基隆索俘,被守军击退。1842年3月11日(道光二十二年正月卅日)英船到淡水、彰化之间大安港窥伺,当地渔民一面通知守军,一面引路,诱使英船触礁搁沉,伏兵立即驾船围捕,俘敌四十九名,毙敌数十,缴获英军从宁波掠得的军器、军装等。此后英舰多次来犯均被击退。《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听信英军全权代表璞鼎查诬告姚、达“冒功控奏”,于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将二人革职逮问。

猜你喜欢

  • 资政新篇

    书名。太平天国革命后期的一个重要纲领性文件。1859年(咸丰九年)洪仁玕撰。是年4月(三月)洪仁玕从香港到达天京,不久,被封为干王,总理朝政。《资政新篇》是洪仁玕向洪秀全提出的企图使太平天国强盛起来的

  • 三卫九边

    明代北部边防的军事重镇。为防御蒙古贵族骚扰,明代在北部边防作了积极防御布置,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先后设辽东(今辽宁辽阳)、蓟州(今河北蓟县)、宣府(今河北宣化)、大同、延绥(今陕西榆林)、太原(驻

  • 吴越归宋

    宋代后周,吴越钱氏震恐,乃屈节事宋,多方顺从。宋灭南唐之役,吴越奉命出兵夹击助战。开宝九年 (公元976年)二月,其主钱俶奉诏偕妻子入朝,赵匡胤谕其纳土,钱俶惶惧而返。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三月

  • 北柩密院

    辽北面朝官机构之一。以其牙帐在大内帐殿之北,亦称北衙、北院。掌兵机、武臣铨选及群牧之事。凡契丹兵马皆隶属之。有北院枢密使、知北院枢密使事、北院枢密副使、签书北枢密院事等官。多以宗室、后族充任。

  • 新附军

    元代军队的一种,系指收编的南宋军队。元统一后,和其他军队相参并用,或镇戍,或屯垦,或参加军事征讨。

  • 四时捺钵

    辽代以春、夏、秋、冬四季而设置的四处行帐,犹汉族皇帝的行在、行营。辽建国后,皇帝按四时外出游猎,以契丹内外大小臣僚及部分汉官随行扈从,并于游猎地区设置行帐,名为“捺钵”,以为驻跸之所。捺钵初无定制,至

  • 定川寨战役

    宋、夏间一次重要战役。好水川战役后,西夏继续攻宋。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闰九月,西夏发兵攻镇戎军(今宁夏固原)。宋泾原路经略安抚招讨使王沿命副总管葛怀敏督率诸寨兵抵御。西夏诱宋军主力至定川寨(今宁

  • 东汉清议

    东汉末年,官僚士大夫中形成了一种品评人物的风气,称为清议。清议的范围很广,上至公卿,下至士人都在被议之列。对于士人的褒贬,可左右乡闾舆论,从而影响到乡举里选,关系到士人仕途官禄的兴衰。因此士人相率用让

  • 商朝

    朝代名。公元前十六世纪由商族首领汤灭夏后建立的奴隶制王朝。始都毫(今河南商丘,一说即西毫,今河南偃师)。前期曾多次迁都,至盘庚迁都殷(今河南安阳小屯)后,商都固定下来,因而商也被称为殷。由于在殷墟发现

  • 赣南人民起义

    明代中期江西南部农民起义。赣南地接闽、粤、湘,山地崎岖。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以来,不断发生农民起义。正德十一年前后,又爆发数支新的起义,其中有谢志山、兰天凤领导的南安府横水军,据横水、左溪、桶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