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建都之争

建都之争

1912年2月12日清宣统皇帝退位。次日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孙中山荐袁以代。2月15日南京临时参议院选袁为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对袁的野心有所察觉,在辞去临时大总统时提出三项条件:定都南京;俟新总统到南京受任之时,临时大总统和国务员始行解职;新总统必须遵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企图以此约束袁世凯。但袁世凯不肯离开自己的老巢,拒绝南下就职。孙中山为促袁南下,派蔡元培等为迎袁专使赴北京。袁则指使北洋军第三镇统制曹锟在北京发动兵变,制造不能离开北京的借口;并让北洋军将领发表通电叫嚷“临时政府必应设于北京”, “大总统受任必难离京一步”,向南方施加压力。帝国主义以“保护使馆和侨民”为借口调兵遣将,故意制造紧张空气,配合袁世凯的阴谋活动。南方的立宪派、旧官僚也鼓噪而起,反对袁世凯南下,主张定都北京,指责孙中山等革命派不顾国家安危,固执己见,造成北方危机,怂恿黎元洪发出“舍南京不至乱,舍北京必定亡”的通电,反对定都南京, 为袁张目。袁世凯阴谋得逞,迎袁专使也受到蒙蔽而改变态度,向南京临时政府建议取消促袁南下的要求,定都北京。孙中山在各方面压力下,只好再作让步,建都之争又以袁世凯获胜而告终。3月6日临时参议院通过允许袁在北京就职的决议,以后又议决定都北京。4月2日参议院议决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猜你喜欢

  • 腹心部

    辽朝皇帝的侍卫亲军。始置于唐天祐四年(公元907年)耶律阿保机取代遥辇氏担任契丹部落联盟长之后,由各部落拣选强劲精壮之士二千余人,组成亲兵部曲。阿保机称帝建国后遂以为侍卫亲军,而命最亲近之贵族统领之。

  • 宗磐之案

    金最高统治集团内部权力斗争。太宗死后,宗磐以长子身分本可直接继承皇位,而宗翰却恃势拥立年幼的完颜亶为帝,是为熙宗。宗翰死后,宗磐一派势力迅速膨胀,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熙宗乃积极争取宗干、宗弼、完颜希尹

  • 奴儿干都司

    明代在东北设置的地方军政机构。明朝政府为了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理,太祖时设辽东都司。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在元朝奴儿干东征元帅府的旧址,即黑龙江口附近的特林地方,建立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简称奴儿干都

  • 尧舜禹禅让

    黄帝以后,华夏部落联盟吸收了夷人中的一些部落,发展到黄河中游的大平原地区,部落联盟制度也更加完善。相传尧(陶唐氏,名放勋)为部落联盟首领日久,在部落联盟议事会上提出继任人选的问题,四岳(四方部落首领、

  • 纵横家

    战国时期,策谋之士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学派。《汉书·艺文志》列为十家九流之一。关于“纵横”的解释, 《韩非子·五蠹》篇谓:”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而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淮南子·览冥训》高诱注:

  • 清朝

    朝代名。以满族贵族为主体建立的政权。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满族领袖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改元崇德,改女真族为满洲, 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顺治

  • 三衙

    宋代掌管禁军的机构。北宋初年,改后周禁军殿前、侍卫二司之制,分设殿前都指挥使司(简称殿司、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简称侍卫马军司、马司)和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简称侍卫步军司、步司),使其

  • 荥阳大会

    明末农民战争中一次重要军事会议。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冬,农民军冲破明军包围,从陕西进入河南。崇祯七年十二月,明朝政府任洪承畴为兵部尚书, 总督陕西、山西、河南、湖广、四川五省军务,谋于六个月内消

  • 西夏附金

    元德六年(公元1124年)三月,西夏崇宗以辽朝将亡,金军势强难挡,乃叛辽奉表称臣于金。金许以阴山之南,吐禄泊(约为今内蒙古岱海)以西之辽朝西北故地割归西夏。次年辽亡。夏乘金、宋两国为实践“夹攻之约”发

  • 奉系军阀

    北洋军阀的三大主要派系之一。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集团开始分裂为皖、直、奉三大主要派系。崛起于东北地区的奉系军阀虽然不是袁世凯北洋集团的嫡系,如直、皖等所谓小站系,但同样也是在袁世凯的卵翼下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