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张居正改革

张居正改革

明神宗时期张居正主持的改革。张居正(公元1525年——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湖北江陵人, 世宗时进士,穆宗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入内阁,神宗即位后,代高拱为内阁首辅。因神宗年幼,国事都由张居正主持。其时军政败坏,财政破产,阶级矛盾尖锐,封建统治危机日益严重。为巩固地主阶级专政, 张居正从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进行旨在富国强兵的改革。在政治上整顿吏治, “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他针对上下姑息为政,百事推诿的腐朽吏治,提出“考成法”,令以大小缓急为限,误者抵罪。官吏的“用舍进退,一以实功为准”,裁汰了一批因循守旧的官僚。在军事上加强边防要塞。调抗倭名将戚继光守蓟门,派李成梁镇辽东。同时,张居正还积极采取与蒙古族加强政治经济联系的政策,使明朝北部长期保持安定的局面。在经济上,清丈土地,改变赋役制,这是张居正改革的重点。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下令清查全国土地,限三年完成,清查结果,垦田数达七百零一万三千九百七十六顷,较孝宗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增加近二百八十多万顷。在清查全国土地的基础上,实行赋役改革。万历九年,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张居正重视农田水利建设,起用治河专家潘季驯治理黄河、淮河。张居正改革,在富国强兵方面作出了一些成绩,但改革触犯了大官僚地主的利益,而遭到强烈反对。万历十年,张居正病死。不久,遭权门攻击,家产被抄,家族遭迫害,改革措施渐被破坏。

猜你喜欢

  • 滇粤陆路通商章程

    见“中法越南边界通商章程”。

  • 大索貌阅

    “大索”即广泛搜索, “貌阅”即“阅其貌以验老小之实”。这是隋朝整顿户籍、检括逃避赋役户口的重要措施。南北朝时,全国隐漏户口,投靠豪室,以及妄称老、小以免赋役的现象十分普遍。为严查户口,隋文帝先在全国

  • 文昌台

    官署名。即尚书省。武则天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改称文昌台,旋称文昌都省。后又称都台、中台。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复旧称。参见“尚书省”。

  • 赵充国屯田

    西汉时,赵充国在湟中(今青海湟水两岸)的屯田。皇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赵充国奉命率军平定羌人叛乱。他审时度势,建议罢兵屯田于湟中,一方面防御羌人,一方面种田收谷,减轻徭役,以逸待劳,养精蓄锐。同

  • 春秋

    时代名,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春秋》记事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起,至鲁哀公十四年(公元481年)止。旧史一般以鲁隐公元年为春秋时代的开始,但对于春秋结束的年代,因为涉及到对战国起年的不

  • 王振专权

    宦官王振,初侍英宗于东宫,英宗即位后,命掌司礼监,倍加宠信,呼为“先生”。王振擅作威福,贪污受贿,矫旨引荐同党,陷害政敌,凡是对他不满的人,均遭迫害。公侯勋戚尊他为“翁父”。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

  • 卫满入朝鲜

    卫满,燕人。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燕王卢绾反,兵败逃入匈奴。卫满聚集一千余人,也渡浿水(今朝鲜清川江,一说为今大同江或鸭绿江),逃亡至朝鲜,居住在秦时统辖过的边塞空闲之地。随当地风俗,穿蛮夷

  • 铜匦

    武则天时设置的一种谏议箱。垂拱二年(公元686年)三月,武则天下令铸铜为匦(箱子),以收集朝野各界人士的谏议。其匦分四:其东为“延恩”,献赋颂、求官位者投之;南为“招谏”,言朝政得失者投之;西为“伸冤

  • 广州反入城斗争

    1842—1849年广州人民和爱国士绅反对英国侵略者进入广州城的斗争。鸦片战争以前,外商来华贸易,一向居住在广州城外的洋馆。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南京条约》中,亦没有英人可以进入广州城的明文规定。鸦片

  • 海禁政策

    清初为了防范汉族人民以沿海岛屿为依托进行反抗,杜绝“民夷勾结”,危害清朝统治,厉行海禁, “寸板不许下水”。清初对外通商的口岸只有澳门一地。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清朝统一台湾,始许民得以造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