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授田制

授田制

中国古代的一种土地制度,即政府将国有土地按规定分配给农民使用的制度。据《周礼·地官·大司徒》及郑玄注记载,年年可以耕种,土质肥美的田地,每家授予一百亩;土质较次,隔一年休耕一次的田地,每家二百亩;土质更次需休耕二年再耕种一年的田地,每家三百亩。《汉书·食货志》所载土地授予的方法与《周礼》大致相同,并记载说,人民二十岁接受政府的田地,六十岁向政府归还田地。一般认为, 《周礼》所反映的授田情况为春秋战国之际的制度。战国、秦、汉时期,国家沿用授田制度,所授田亩数不尽同于《周礼》,同时按所授土地数量向农民征收赋税,摊派徭役。

猜你喜欢

  • 昭王求贤

    战国时燕昭王寻求贤才致燕富强的故事。公元前314年齐宣王乘燕国内乱之机,攻破燕国,但在燕国人民的强烈反抗下,齐军被迫撤走。赵武灵王闻听燕国内乱,乃召流亡在韩的燕王哙的庶子职,派人护送回燕。周赧王四年(

  • 成周八师

    西周王朝驻屯在成周(今河南洛阳)附近地区的军队。铜器铭文中,师亦作自,见于《舀壶》和《竞卣》。又称“殷八自”,见于《禹鼎》。成周八师与屯驻在西土的西六师(参见“西六师”)构成西周王朝的两支基本武装力量

  • 弼德院

    清末官署名。1911年(宣统三年)清政府仿行宪政成立责任内阁,为总揽国政的最高机关,但又恐其职权过重,另设弼德院,规定“该院权限与内阁相为维系”,名为“用备顾问”,实则以为制约。设院长、副院长各一人,

  • 四公子养士

    战国时,齐有孟尝君田文,赵有平原君赵胜,魏有信陵君魏无忌,楚有春申君黄歇,都是贵族公子。他们担任将相,辅国持权,争相养士。孟尝君、春申君各有食客或宾客三千余人,信陵君有食客三千人,平原君亦有宾客数千人

  • 南学会

    清末维新派在湖南讲求新学、宣传变法的团体,由唐才常、谭嗣同发起,于1898年2月21日(光绪二十四年二月一日)成立,在长沙设总会,县设分会。南学会的宗旨是: “讲爱国之理,求救世之法”。每月讨论四次,

  • 恰克图条约

    清雍正时中俄双方签订的条约。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六月订立,共十一条。关于中俄中段边界问题,该约内容与《布连斯奇条约》相同。条约重申《尼布楚条约》中关于东部边界的乌第河地区仍然暂不划分的规定。关于

  • 周(张士诚)

    元末农民战争中张士诚建立的政权。张士诚小字九四,泰州白驹场(今属江苏大丰)人,以操舟运盐为业,常受富家凌侮。至正十三年 (公元1353年)正月,张士诚及其弟士义、士德、士信联合李伯升等,计十八人,杀灭

  • 西凉

    十六国之一。汉人李暠建立。李暠,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曾为后凉敦煌太守。庚子元年(公元400年)十一月,暠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凉公,秦(治今甘肃天水)、凉(治今甘肃武威)二州牧,以敦煌为都城,史称

  • 华元弭兵

    春秋中期宋国华元约合晋楚两国停止兵端的盟会。晋楚两国长期争霸的结果,都没能从根本制服对方,国内矛盾却逐渐尖锐化。晋国政出多门,各贵族间不和;楚国不仅国内民众厌战,还要对付东方兴起的吴国的攻击。晋楚二国

  • 济州河

    河名。元代大运河的一部分。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开始由阿八赤主持开凿,至元十八年至二十年又由奥鲁赤主持在原来的基础上重新浚修。该河从济州(今山东济宁)向西北至须城安山(今山东东平西南),全长一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