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清室预备立宪

清室预备立宪

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所采取的欺骗性的政治措施。进入二十世纪后,革命形势蓬勃发展,清政府虽推行“新政”仍无济于事。资产阶级上层的政治代表利用日俄战争中日胜俄败竭力鼓吹立宪,一些有实力的地方督抚为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权势也要求实行宪政,从而迫使清政府不能不考虑采取进一步措施来挽救统治危机。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清政府派以皇族载泽为首的五大臣赴日本和欧美考察宪政,载泽等回国后密陈:实行君主立宪可使“外患渐轻”、“内乱可弭”、“皇位永固”,而且可以先宣布宗旨,缓和矛盾,至于“实行之期,原可宽立年限”。1906年9月1日(光绪三十二年七月十三日)清政府为抵制革命,拉拢民族资产阶级上层,欺骗舆论和加强中央集权,正式下诏宣布“预备仿行宪政”。清政府的“预备立宪”首先从改革官制入手,在中央排斥汉族官僚,在地方削减督抚的军权财权,借以巩固满洲贵族的统治。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宣布在中央筹设资政院,各省筹设咨议局,准备将来改为国会和地方议会。资产阶级上层的政治代表对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极表欢迎,但又对实现遥遥无期深为不满,各省的资产阶级立宪派相继上书清政府或派出代表进京请愿,要求召开国会,早行宪政。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清政府颁布了一个实质是君权至上的“钦定宪法大纲”,同时宣布筹备立宪以九年为期。不久,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接连死去,三岁的溥仪继位,其父载沣摄政,一面大搞皇族集权,一面重申立宪宗旨,下令切实筹办宪政,继续玩弄“预备立宪”骗局。1909年(宣统元年)各省咨议局正式成立,许多立宪派经督抚遴选为议员,一些立宪派的头面人物分别被选为各省咨议局议长,他们利用咨议局的合法地位,联合发起了立宪请愿运动。各省咨议局代表齐集北京,接连三次上书请愿,要求速开国会,已经正式成立的资政院和部分地方督抚也相继提出召开国会和设立责任内阁的要求。清政府迫不得已,宣布缩短“预备立宪”的期限,决定于宣统五年召开国会,国会召开前两年先成立责任内阁。1911年5月(宣统三年四月)清政府颁布新订内阁官制,下令裁撤军机处,任命庆亲王奕劻为总理大臣,成立新内阁。在内阁总理、协理大臣和各部大臣十三人中,满族九人,汉族仅四人,而九名满人中皇族又占七人,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皇族内阁”。至此,清政府假仿行宪政之名以行皇族集权之实的阴谋完全暴露, “预备立宪”骗局彻底破产。

猜你喜欢

  • 庚款

    见“庚子赔款”。

  • 紫微省

    官署名。即中书省。唐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改称紫微省, 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复旧称。参见“中书省”。

  • 邓茂七起义

    明代中期福建农民起义。邓茂七,原名邓云,江西建昌(今江西南城)人,佃农出身,因杀死地主,逃往福建沙县,改名茂七。正统十三年(1448年)四月,他领导农民开展斗争,反对给地主送租到门,拒绝缴纳“冬牲”。

  • 京师同文馆

    见“同文馆”。

  • 两淮交子

    简称淮交,又名两淮会子。南宋淮南东路、淮南西路通行的一种纸币。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诏以铁钱为币值本位,印造二百、三百、五百、一贯四种共四百万贯交子,限两淮地区使用。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

  • 大齐(刘豫)

    南宋初年金朝在中原扶植的傀儡政权。史称伪齐。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金军南下,宋知济南府刘豫杀守将关胜降金。建炎四年九月,被金册立为帝,国号大齐。始都北京(今河北大名),后迁至汴京(今河南开封),

  • 保甲制

    保甲是清代一种严密控制人民的基层行政组织。其制规定:不论城乡,每十户立一牌长,十牌立一甲长,十甲立一保长。每户门上悬挂一牌,上写户主姓名和丁口数,并登入官册,以便稽查。户口迁移,需注明来往处所。又责成

  • 劾里钵联盟

    辽兴宗咸雍八年(公元1072年)乌古迺死后,其子劾里钵继为诸部长,仍接受辽赐予的节度使称号。先后平定雅达澜家族桓赧散达的反抗,斡勒部杯乃温都部乌春窝谋罕的反抗和纥石烈部腊醅、麻产的反抗,击败完颜部内部

  • 海陵迁燕

    金建国后一直以完颜部女真肇兴之地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南白城子)为统治中心,经营东北地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女真族封建化,海陵王完颜亮即位后,锐意与女真旧俗决裂,把汉族地区作为统治重心。天德三年(公

  • 张海起义

    北宋仁宗时今陕、豫、鄂三省交界处农民起义。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夏,陕西大旱,饥民达二、三百万。八月,张海、郭貌(邈)山,党君子、范三、李宗等人,聚众千余人起义于商州(今陕西商县)。随后即转战于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