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七书讲义

七书讲义

四十二卷。宋施子美撰。施子美,生卒年、仕履皆不详。据江伯虎《施氏七书讲义序》,宋三山(今福建福州)人。“年少而升右庠,不数载而取高第,为孙、吴之学者多宗师之”。施氏于《讲义》之中,发挥自己的见解,又广引史传为之参证,内容丰富,说服力强。为《武经七书》现存最早的注解本。计《孙子》十一卷、《吴子》五卷、《司马法》五卷、《尉缭子》九卷、《三略》三卷、《六韬》六卷、《李卫公问对》三卷,共四十二卷。此书最早刻于金代宣宗时。此后原本流散日本,据日本服部宇之吉《佚存书目》著录,此书在日本有庆长、元和、宽永、元禄、文久五种刊本,而以文久三年(1863)刊本较为流行,国内通行本多据此翻刻。日本文久三年刊本,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均有藏本。军事科学院军事图书馆藏民国十六年(1927)自强书局石印本。近刊入《中国兵书集成》第八册(解放军出版、辽沈书社出版)。此书或题《施氏七书讲义》。

猜你喜欢

  • 西原约言

    见《约言》。

  • 两苏经解七种

    四十一卷。宋苏轼(详见《易传》)、苏辙(详见《诗集传》)撰。此编收录了苏轼书两种:《东坡先生易传》九卷,此书申王弼之说,多切人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推阐理势,言简意明,往往足以达难显之情,而深

  • 历代名人年谱

    十卷。清吴荣光(见《筠清馆金文》)撰。该书仿司马迁《史记·年表》之例,起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迄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以纪元为大一统,割据僭号者附录,月以系时,时以系事。举帝纪之要,荟

  • 通纪

    即《通历》。

  • 闻钟集

    无卷数。清劳大与(生卒年不详)撰。劳大与字宜斋,浙江石门人。顺治举人,官至永嘉教谕。著有《瓯江逸志》一卷。《闻钟集》是载辑前人格言懿行,分五集,每集前有自序,后附有子作的跋。书末附《儒门功过格》、《尝

  • 青门集

    三十一卷。清邵长蘅(1673-1704)撰。邵长蘅,一名衡,字子湘,别号青门山人,江苏武进人。天性颖悟,读书目睹数行,十岁补诸生,因事除名,束发能诗,弱冠即以诗和古文辞闻名于世。康熙年间客游京师,和施

  • 群经义证

    八卷。清武亿(详见《经读考异》)撰。本书包括《论语》一卷、《孟子》一卷、《诗》一卷、《书》一卷、《春秋左氏传》三卷、《公》、《穀》一卷。王先谦《经解续编》本把《书》排为第一,把《论语》、《孟子》列在《

  • 志壑堂诗

    十五卷。清唐梦赉(1627-1698)撰。唐梦赉,字济武,号豹岩、岚亭。淄川(今山东淄博)人。顺治六年(1649)进士。授翰林院检讨,后因上疏言事,获罪罢官。归居田园后,寄情山水,栖心禅悦,交朋结友,

  • 易义选参

    二卷。清宁都(今江西宁都)三魏著,邱维屏评选。三魏系魏氏三兄弟魏际瑞、魏禧、魏礼。际瑞原名祥,字善伯,明代诸生,著有《伯子文集》及《杂俎》;禧字冰叔,号裕斋,又号勺庭,明末弃诸生,著有《诗文集》和《左

  • 古学考

    不分卷。廖平撰。《古学考》是作者将十四年所成的《辟刘编》改订而成的。卷首有廖平的《自记》。《自记》曰:“丙戌刊《今古学考》,求正师友。当时谨守汉法,中分二派。八年以来,历经通人指摘,不能自坚前说,谨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