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七音略

七音略

一卷。南宋郑樵编,收在他所著的《通志》内,故全称为《通志·七音略》。郑樵生平见“尔雅注”。《七音略》据郑樵序文说是参考《七音韵鉴》编成的,《七音韵鉴》的作者已无考,可能与《韵镜》同出一源。《七音略》与《韵镜》内容与形式都是基本相同的,它也分四十三图。图中标明三十六字母。声母的发音部位改用宫、商、角,微、羽、半微、半商,以代替唇、舌、牙、齿、喉、半舌、半齿,与《韵镜》不同。三十六字母也列为二十三行,“帮”与“非”,“端”与“知”,“精”与“照”等并列一行,与《韵镜》相同。《七音略》也分二百零六韵,与《韵镜》相同,但韵序有一些区别,它在三十一转(图)以后把覃、咸、盐、添、谈、衔、严、凡八韵列在阳、唐韵之前,而《韵镜》是把它们列在侵韵之后。有人认为,《七音略》把覃谈等列于阳唐之前,是沿用陆法言《切韵》和孙愐《唐韵》的旧次,而《韵镜》则是根据李舟《切韵》的韵次。两书所标内外转基本一致,唯四图不同:

《韵镜》         《七音略》

外转十三         内转十三

内转二十九        外转二十九

内转三十一        外转三十四

外转三十四        内转三十七

两书该四图的不同互有正误,《韵镜》二十九图作“内转”是错误的,应如《七音略》作“外转”。《七音略》的十三图、三十七图作“内转”,三十四图作“外转”都是错误的,《韵镜》是对的,后来的《四声等子》等与《韵镜》一致。两书划分开合略有不同,《七音略》不标“开”“合”,而标以“轻”、“重”等字,大致可以认为:“重中重”、“重中重(内重)”、“重中重(内轻)”、“重中轻(内重)”、“重中轻”等相当于开口;“轻中轻”、“轻中轻(内轻)”、“轻中重”、“轻中重(内轻)”等相当于合口。两书开合不同的有四图:

《韵镜》          《七音略》

二十六图宵韵合口      二十六图开口

二十七图歌韵合口      二十七图开口

三十八图侵韵合口      四十一图开口

四十图谈衔严盐韵合口    三十二图开口

应认为《七音略》把这四图确定为开口是正确的。《韵镜》把二、三、四、十二图定为“开合”是乖于体例的,《七音略》则改“开合”一类为“开”或“合”。《韵镜》第二图“冬”“钟”韵系,《七音略》定为合口;第三图“江”韵系,《七音略》定为开口;第四图“支”韵系,《七音略》定为开口;第十二图“模”“虞”韵系,《七音略》定为合口。《七音略》所改是比较合理的。《韵镜》、《七音略》都以入声韵承阳声韵,但入声“铎”“药”两韵,《七音略》既承阳声韵,见于三十四图唐、阳韵系;又承阴声韵,见于二十五图豪、肴、霄、萧韵系。这是后来韵图入声兼承阴阳的开端,是中古入声韵尾消变的开始。在韵图的列字上,《七音略》与《韵镜》略有不同,两书各有正误。李新魁《汉语等韵学》说:“第七转澄纽去声的‘坠’字,《七音略》列于四等地位,误;《韵镜》入三等,是。同转中的见纽字‘媿’、溪纽字‘喟’、群纽字‘匮’(都是去声字)列于四等,误;《韵镜》入三等,是。同转上声之见纽字‘癸,、群纽字‘揆’,《七音略》列在去声一等,《韵镜》则列入上声四等,后者是。同转去声见纽‘季’字、群纽‘悸’字,《七音略》列在入声一等,误;《韵镜》列在去声四等,不误。这些很可能是《七音略》刊刻时的差错,不一定是原来作图时如此(《七音略》误刻之处不少,这里不能遍举)。反过来,有些字在《韵镜》中是列错了的,《七音略》却正确无误。如第五转上声穿纽字‘揣’,《韵镜》列于三等,误;《七音略》列二等,是。第十一转中的平声喻纽字‘余’,《韵镜》列于三等,误;《七音略》列于四等,不误。总之,两书互有得失。但全面来衡量,《七音略》的列字较《韵镜》为优。”《七音略》刊于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前后。今传世最古者为元三山郡庠于至治二年(1322年)所刊,另有明陈宗夔等校刊本、清乾隆武英殿本及浙江局本等。罗常培有《通志七音略研究》一文,原载前中央研究院《史语集刊》第五本第四分(1935年),后收入《罗常培语言学论文选集》,是文对《七音略》的分析非常全面。

猜你喜欢

  • 观化集

    一卷。明朱约佶(生卒年不详)撰。朱约佶,号云仙,又号弄丸山人,靖江王朱守谦之后裔,居于广西。撰有《观化集》一卷。书中所载之诗,都是论述内丹之旨。篇首有三图,也是内养之法。原序称朱约佶得僧古光之传,所以

  • 静庵集

    十二卷。清郑日奎(约1674前后在世)撰。郑日奎,字次公,贵溪(今江西贵溪)人。生卒年均不详。顺治十六年(1669)进士,授庶吉士,散馆,后授礼部主事。康熙十一年(1672)与王士祯同典四川乡试。著有

  • 罗圭峰文集

    三十卷。明罗(?-约1519)撰。罗字景鸿,江西南城人。成化末年(1487)领京闱乡试第一,次年举进士,官至南京吏部右侍郎,遇事严谨,僚属畏惮。谥号文肃,学者称圭峰先生。著有《罗圭峰文集》。据周亮工《

  • 三经见圣编

    一百八十卷。明谭贞默撰。贞默字梁生,嘉兴(今浙江嘉兴)人,生卒年不详。崇祯六年(1628)进士,官至国子监祭酒。此书前自序,称六经无非孔经,而《论语》为善;子思之书,今名《大学》、《中庸》,实为《中庸

  • 禹门集

    四卷。清郭振遐(约1766年前后在世)撰。郭振遐,字中洲,汾阳(今山西冀宁)人,寄居扬州,生卒年均不详。振遐有大志,以大禹、颜回自比,工诗,颇率易。著有《禹门集》六卷。是集《四库全书总目》列入存目书著

  • 湛圆札记

    四卷。清姜宸英(详见《江防总论》)撰。是书皆订正《仪礼》、《周礼》、《礼记》三礼及考证经史之语。其中考论礼制,精赅颇多。其自序称,阎若璩欲改“札记”为“札记”,固引《雨雅注》、《左传注》中都有“简札”

  • 四弦秋

    清蒋士铨撰。其生平见《冬青树》条。此剧写唐代九江茶商吴名世,中年娶长安名歌妓花退红为妻。适值三春时节,新茶即将上市,吴名世告诉妻子,要到浮梁经商,正赶上从上安来的茶商乌子虚来约吴名世同往浮梁。此时长安

  • 世本八种

    作者不详。记载自黄帝至秦朝(一说春秋》帝王公卿大夫的世系及事迹,有《帝系谱》、《诸侯谱》、《卿大夫谱》、《氏姓》、《居》、《作》、《谥法》等篇,大概原为古史官所记,后来续有增补,并非出于一人之手。司马

  • 六离合释法式

    一卷。不著撰人。《六离合释法式》一书,明清藏经都附于明普泰所著的《八识规矩补注》之后,虽称补注,但名实不符,只有正文,却不见有什么作者补注。考其内容及文笔风格,“其文不类初唐人之作”。也与玄奘所学法派

  • 云松巢集

    三卷。元朱希晦撰。希晦生卒年不详。乐清(今属浙江)人。至正末,隐居瑶州,与四明吴主一、萧台赵彦铭游咏雁山中,时称“雁山三老”。明初被荐于朝,命未至而卒。此集为其子豳所编,天台鲍原宏序。正统中,其裔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