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畏斋集
四卷。明朱吉(1342-1422)撰。朱吉,字季宁,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明洪武中,以荐得授户科给事中,曾上书洪武帝请宽胡蓝党禁,后以书法超众而授中书舍人,不久又改授侍书,出为湖广佥事,在当时颇有名气。著有《三畏斋集》。是集凡四卷。诗二卷,杂文二卷。时当元末明初,为文为诗者林立,朱吉之著作均未能与之相伯仲。是集当时曾经刻版行世,而今印本久佚,仅见钞本传世矣。是集还被收入《四库全书·存目》。
四卷。明朱吉(1342-1422)撰。朱吉,字季宁,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明洪武中,以荐得授户科给事中,曾上书洪武帝请宽胡蓝党禁,后以书法超众而授中书舍人,不久又改授侍书,出为湖广佥事,在当时颇有名气。著有《三畏斋集》。是集凡四卷。诗二卷,杂文二卷。时当元末明初,为文为诗者林立,朱吉之著作均未能与之相伯仲。是集当时曾经刻版行世,而今印本久佚,仅见钞本传世矣。是集还被收入《四库全书·存目》。
一卷。不著撰人名氏。其书主要记述历代帝王的世系、年号、岁数,另对各代帝王的贤否,亦有论及,但以寥寥数语简单概括。据考证,可能为宋代所撰,《永乐大典》有收录。
①十卷一百一十四节。不题撰人。书中第九节至九十八节,同熊大木《唐书志传通俗演义》。开头数节及九十九节以后,同罗贯中《隋唐两朝志传》。实为书商割裂抄录二书而成。因主要部分同《唐书志传通俗演义》,故一般视
①十二卷,首一卷。清王克昌修,殷梦高纂。王克昌字燕及,号澹园,别号瀚渑,山东临淄县人。康熙二十六年(1687)经魁,三十年(1691)进士,三十八年(1699)授贵州贵定县知县。四十年(1701)调知
即《鸳鸯针》之三四卷。见《鸳鸯针》。
五卷。清张祖同(?-1905)撰。张祖同字雨珊,号狷叟,湘(今湖南)人。清代词家。他评近人之词,“语佻意荡”,不可为训。主旨倾于“托兴微妙,寄怀忠爱,意内言外,耐有泳思”(《湘雨楼词跋》)。祖同填词,
三卷。清董祐诚(1791-1823)撰。董祐诚字方立,江苏阳湖(今常州)人。少时工为数理舆地之学,嘉庆二十三年(1818)举人,次年于京诚友人朱鸿处觅得张豸冠抄本“杜氏九术”(实为三术,后六术明安图所
八卷。元李庭(1194-1277)撰。庭字显卿,华州(今属陕西)人。年十六举进士。金末避兵商邓山中。后辟为陕右议事官,迁陕西讲议。至元七年(1270)授京兆教授。所著《寓庵集》前三卷为诗(五言古诗、五
十二卷。明程元初撰。元初字全之,歙县(今安徽芜湖)人,生平事迹不详。另著有《律古词曲赋叶韵》。是书略仿《资治通鉴纲目》之例,以二十一史各编年为传,故曰二十一史传,但非传体。此本仅存《季周传》十一卷,《
一卷。原题三国魏任嘏(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任嘏,字绍先,乐安博昌(今属山东博兴县)人,官至河东太守,撰有《任子道论》十卷,今已亡佚。清马国翰从类书中辑为一卷,即为今本。后来学者对马国翰所辑聚讼
十卷。清孔继涑辑刻张得天书。中多御制诗文和应制书。清高宗御制怀旧诗赞张得天书云:书有米之雄,而无米之略。复有董之整,而无董之弱。羲之后一人,舍照(张得天名照)谁能若。精神贯注深,非人所能学。可见对其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