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丙子学易编

丙子学易编

一卷。宋李心传(1166-1243)撰。心传字微之,号秀岩,隆州井研(今属四川)人。父舜臣,尝为宗正寺主簿,兄道传,为宋名儒。心传于庆元元年(1195年)乡试落第,绝意不复应举,闭户著书。晚年因崔与之、许奕、魏了翁等前后二十三人之荐,为史馆校勘,赐进士出身。心传有史才,通故实,所著《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二百卷,《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四十卷,素为史家推重。事迹具《宋史·儒林传》。心传虽以史名家,然经术亦颇究心。《经义考》引高斯得《跋》云:秀岩先生近世大儒也,世徒见其论著藏于明堂石室、舍匮玉版,遂以良史目之。不知先生中年以后,穷经道奥,经术之粹,有非学士大夫所能及者云云。高氏虽为其及门第子,然所言非溢美之辞。此书《宋志》及卢氏《补志》俱不载,《宋史》本传云五卷,然据心传《自序》为十五卷,《宋史》误。其书作于嘉定九年(1221),竭二百八十日之力,时年岁在丙子,故有是名。书中说“易”多取王弼、张横渠、程伊川、朱晦庵四家之传,而间以周子、邵子及先君子(父舜臣)之说补之,亦间附以己意。然今本无周、邵二家说,而有郭子和(雍)《传家易说》之文,李书原本散佚,未详孰是。今本一卷为元初俞琰摘录本。俞《跋》曰,此书系借闻德坊周家书肆所鬻者,天寒日短,老眼昏花,并日而抄其可取者云。可知今存者不及原书十分之一,然俞琰为元初大学者,精于易学,所采者当为原书精华,李书虽佚,其大旨犹可见。俞称“中间尽有可取”,所言自当不虚。此书有《通志堂经解》本,附俞琰《周易集说》后。另有清抄本《周易集说》存十五卷,后附《学易编》,书藏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丛书《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经部》也收入此书(清于敏中等辑,乾隆三十八年抄本,故宫博物院藏)。

猜你喜欢

  • 蒲州府志

    二十四卷,图一卷。清周景柱纂修。周景柱字西擎,浙江遂安人。乾隆七年(1729)举人,乾隆中由中书任太原同知,月余擢太原知府。周景柱性清刚,断案如神,庭无留狱。历知宁武、蒲州二府,在蒲兴建书院以及考院府

  • 满城县志

    十二卷。清张焕纂修,贾永宗增修。张焕,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出身贡生,曾任满城县知县,后官至直隶真定、顺德、河间三府漳河同知。贾永宗,字士可,号亦久,大同山阴人,曾任满城县知县。康熙四十三年(17

  • 左传事纬

    十二卷。附录八卷。马驌(1621-1673)撰。马驌字御,又字宛斯,邹平(今属山东)人,清代著名史学家、经学家。顺治进士,任淮南府推官,改灵璧知县。蠲荒除弊,流亡复集。马驌自幼好学,毕生殚研经史,更嗜

  • 毛诗序义疏

    一卷。南朝齐刘珪(434-489)撰。清马国翰辑。刘珪字子珪,沛国相(今安徽濉溪县)人。《南史》、《南齐书》有传。刘珪性至孝,博通《五经》,时人推为大儒。齐高帝萧道成即位,数召刘珪入内,而刘珪非有征从

  • 雪鸿堂文集

    ① 二卷。清李钟峨(约1716年前后在世)撰。李钟峨,字雪原,号芝麓,通江(今四川通江县)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进士,授翰林院检讨,官至太常寺少卿。本集是其督学福建时所编,计有赋颂一卷,诗一卷,

  • 春秋传说例

    一卷。宋刘敞(详见《春秋权衡》)撰。此书与杜预《春秋释例》、陆淳《春秋纂言》相类,旨在发凡举要,阐明其《春秋传》褒贬之例,实为其《春秋传》一书之纲领。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原书凡四十九条,然无传本

  • 慈济方

    一卷。明释景隆(生卒年不详)撰。释景隆,号空谷,吴(今江苏镇江)人。据此书原刊本聂大年序称,景隆戒行精专,经禅之余旁及医学。书中杂记丸散膏丹及效验单方,不加分类,随得随记。内容涉及内外各科杂证四十余种

  • 白云居米帖

    十二卷。清姚士斌(生卒年不详)刻前八卷,其孙姚学经(生卒年不详)续刻后四卷。姚士斌,字式峰;姚学经,字东樵。皆旌德(今属安徽)人。姚士斌之父姚继韬曾购得米芾大小行楷书迹共八种,打算刻石,但不幸早逝。姚

  • 尺牍新语

    二十四卷。清徐士俊(1602-1681)、汪淇同编。徐士俊原名徐翔,字三有,号野君,仁和(今属浙江)人。明末清初戏曲家,善画工诗。明亡后隐居山水,家境贫寒。著有《洛水丝》、《春波影》杂剧、《雁梅说》、

  • 群经宫室图

    二卷。清焦循(1763-1820)撰。焦循字理堂,一字里堂,晚号里堂老人,江苏甘泉(今扬州市)人,著名经学家、哲学家、数学家、戏曲理论家。少颖异,家寒微,勤苦于学。嘉庆六年中举,一应会试不中,即绝意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