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东观汉记

东观汉记

二十四卷。《隋书·经籍志》称长水校尉刘珍等人撰,今考证刘珍未尝做过长水校尉,且此书开始于明帝时,更不能将刘珍写在编撰者之首。《后汉书·班固传》载明帝诏班固与睢阳令陈宗,长陵令尹敏、司隶从事孟异共成世祖本纪,另有列传,载纪二十八篇,此为《东观汉记》的雏形。刘知几《史通·古今正史篇》又称安帝诏史官谒者仆射刘珍、谏议大夫李尤杂作纪、表、名臣、节士、儒林、外戚诸传,起于建武(25-56年),讫于永初(107-113);这大概是对《东观汉记》作了一次续编。《史通》再记刘珍、李尤死后,又由侍中伏无忌、谏议大夫黄景作诸王、王子、功臣、恩泽侯表与单于、西羌传、地理志,后来又多次续撰,到元嘉(公元151-153年)中期史体粗备才开始称为《汉纪》。东汉末年,蔡邕等人又续补十志、诸列传四十二篇,但由于汉末战乱,多有散佚。称“东观”源于东汉章和以后,图籍藏于东观(宫殿名),著述修史者也从初年的兰台转迁至此,故以此为名。《隋书·经籍志》称此书共一百四十三卷,《新唐书》则记载共一百二十六卷,可见唐代该书已有佚失。《隋书》称此书起于光武帝,止于汉灵帝,而列传之文,及献帝时事,实为杨彪所补。晋时,此书与《史记》、《汉书》共为三史,人多习之,故六朝时期和唐初的人隶事释书多有征引。唐章怀太子集诸儒士注范晔《后汉书》后,《东观汉记》的地位才有所降低。到北宋时,仅存残本四十三卷,赵希弁《读书后记》、邵博《闻见后录》都称此书由高丽国进献,可见当时国内已很罕见。南宋时书目仅存有邓禹、吴江等人的列传八卷,蜀中虽有刊本流传但错误较多。明初已全部亡佚不存。清代姚之駰撰《后汉书补逸》,曾搜集遗文,共八卷,采用的多据刘昭《续汉书十志补注》、《后汉书注》、虞世南《北堂书钞》、欧阳询《艺文类聚》、徐坚《初学记》五书,且掇拾不尽,挂漏殊多。收录于《四库全书》的《东观汉记》以姚本旧文为主,参考诸书,补其缺佚,所增者达十之六七。姚本错漏较多,但《东观汉记》原书的纪、表、志、传,载记诸体例及《史通》各书所载,梗概尚且一一可寻。整理后全书分为帝纪三卷、年表一卷,志一卷,列传十七卷,载记一卷,另有佚文一卷,并将《汉记》与《后汉书》不同的地方附录于后。书中所载如章帝诏令增修群祀,杜林之议效祀、东平王苍之议庙舞等,均为一朝大典,但《后汉书》未予详载其文,尚有一定的补充功用。

猜你喜欢

  • 春秋亿

    六卷。徐学谟(1522-1593)撰。徐学谟字叔明,嘉定(今属上海市)人,明代文学家、经学家、史学家。嘉靖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徐氏平生著述,除自此外,还有《世庙识余录》、《万历湖广总志》、《春明稿》、

  • 春秋穀梁传注疏校勘记

    十二卷。清阮元撰。阮元在组织学者校刻《十三经注疏》时,又对它们又进行了校勘,成《十三经注疏校勘记》,《春秋穀梁传注疏校勘记》即其中的一种。晋代经学家范宁《春秋穀梁传集解》网罗魏晋各家之说,唐代学者杨士

  • 五经绎

    十五卷。明邓元锡(详见《三礼编绎》)撰。包括《易》、《书》、《诗》、《三礼》、《春秋》。元锡先有《三礼编绎》二十卷别行。所以此编只摘录其中自得之语,删去经文及注。《书》、《诗》、《春秋》也不载经文,只

  • 十三经注疏校勘记识语

    四卷。清汪文台(1896-1844)撰。文台字南士,安徽黟(今黟县)人。府廪生。博学强识,与同县俞正燮友善且齐名。学宗汉儒,著述颇多。认为《论语》邢疏颇为疏略,于是取证古义,博采子史笺传,依照韩婴《诗

  • 建康志

    五十卷。马光祖修,周应合纂。马光祖,字华父,号裕斋,南宋婺州(今浙江金华)人。进士,宝飏三年(1255),以宝章阁直学士安抚使来任建康知府,开庆元年(1259)以资政殿学士安抚使再任,景定间又以安抚使

  • 易象大旨

    八卷。明薛甲(1498-1572)撰。甲字应登,号畏斋,江苏江阴人。嘉靖八年(1529)进士,官至江西按察司副使。《浙江采集遗书总录》载《易象大旨》八卷,刊本。张衮《序》云:“薛君读《易》十有余年,早

  • 南诏事略

    一卷。顾应祥撰。顾应祥(1483-1565),明浙江长兴人,字恒贤,号箬溪。弘治进士,授饶州府推官。历官山东右布政使、右副都御史、南兵部侍郎、刑部尚书。好读书,博学多闻,九流百家识其首尾,尤精历法、算

  • 迂议

    一卷。明贺应保(详见《传家迂言》条)撰。此书是贺应保随笔札记之文,内容以评论古事为主,持论颇为笃实。有明刊本。

  • 字典校录

    一卷。清英浩(生卒年不详)撰。英浩姓高佳氏,字慕纯,号养吾,晚号人海拙叟。官礼部仪制司笔帖式。是书就《康熙字典》加以校录,约分增缺和校误两部分。增缺有两项,校误有十二项。卷后附《补音》《补字》各一篇。

  • 海内十洲记

    一卷。旧本题汉东方朔撰。《十洲记》记载汉武帝听西王母说大海中有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凤麟洲、聚窟洲等十洲,便召见东方朔问十洲所有的异物,后附沧海岛、方丈洲、扶桑、蓬丘、昆仑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