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丧礼或问

丧礼或问

一卷。清方苞(详见《周官集注》)撰。是书前面有刘捷序:“吾友望溪,出《丧服或问》质余,则狱中所著,其于先王制礼之意,有灼知曲尽,而非传注所能及者。余欲广其传,固止之日无其行而有其言,可增吾耻。余退而思之,古圣贤之论丧可谓切至,而世鲜能行,以未知礼之所由制,故未能反求诸身以自省察。使观是编者,亦如望溪之自讼而惧且慙,不犹可无悖于丧之疏节,故刊而布之,并载其言,以俟后之君子。”(序末题“雍正四年刘捷古塘氏撰”。)是书《丧礼或问》,在《仪礼》者自“丧礼不及高祖,父在为母齐衰期”,至“母姊妹之服隆于母之兄弟”,共有二十七章。在《戴记》者,自“在娶室之中,非时见乎母,不入门”,至“士之子为大夫,则其父母弗能主”,总共五十五章。按:《仪礼》对其丧礼的记载,最为完备,而后代则有很多更改。如父在为母齐衰期,妇为舅姑齐衰期之类,近代则都加重。武氏之制,父在为母齐衰三年,洪武之制,则又加重为斩衰。是书认为古之为丧责其实,后世为丧侈其文,古者服有厌降,而居处饮食一如其常期。是文虽屈而不害其实之伸,若实之亡而徒以三年为隆,是相率而为伪。又论妇为舅姑齐衰期,言妇之痛其舅姑,信及子之半,可以称妇顺,其义之重,比于孙之丧,其礼不可谓不隆重,后世易以斩衰三年将责其诚,抑任其伪。由此可知,非圣人不能作礼,此论的确不错。胡氏《正义》采莘学泉说,人之亲其父,常常不如亲其母,同母于父者,人情之私,适应于武氏之制,至千百年没有人能对其加以纠正,反而进一步加重。胡氏《正义》认为今有圣人作,于此必有所不安,然而,今五洲大同,夫妻平等,竟然不可改变,则母丧同父,将成为万世定制。又《戴记或问》内,认为嫂叔无服,先王制礼,使人与禽兽相区别,这又有待于进一步商榷。按:贞观十四年(640)魏征等人已经有长年之嫂,遇孩童之叔,躬劳鞠养,情若所生,等他死后,就推而远之,求之本原,深所未谕,因而,有服小功之制。《韩昌黎集》于嫂郑志曰“兄命服以期”。此则小功为服,也是曲体人情天理之至,不能根据变礼对其进行指责。但是,此书重在保存古礼,虽然难于完全做到,当然属于守经之论。只是对于大夫为其父母未为大夫者之丧服,则多指为王莽、刘歆所增窜,则近于疑经,这一点似乎不合时宜。此书有抗希堂集本。

猜你喜欢

  • 四书大全汇正备解

    十六卷。是书题董喆、陈枚纂辑。董喆字二吉,江西金溪(今江西金溪)人。陈枚字简侯,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董喆先成备解稿本,寄陈枚参订,而陈枚也纂有《正汇合解》,互为参证,而成是书。卷首有宋衡序及董喆

  • 篇海

    见《四声篇海》。

  • 检韵

    一卷。清朱骏声撰。参见《说文通训定声》。是编系为检索收入《说文通训定声》各字的韵目而作。《说文通训定声》一书以声为经,以义为纬,析《说文》九千余字为一千声,归为丰、升、临、谦、颐、孚、小、需、豫、随、

  • 拟山园帖

    十卷。清王无咎(生卒年不详)辑。王无咎,字藉茅,清代大书家王铎次子。该帖刻于顺治辛卯(1651),成于己亥(1659)。帖中皆为王铎一人书迹,临古与自书相间,大小真草俱存。王铎于明入清,至大学士,由于

  • 遵注义释诗经离句衬解

    八卷。清朱榛撰。朱榛字欲泉,安徽含山县人。朱氏以为朱熹集传,文字繁多,再作疏解则更令人难以卒读。所以此书只在经文诗句之间略加衬字,使其文义上下贯通,故称衬解。如诗句中有字异音别者则另附字义音释。又取《

  • 篁墩集

    九十三卷。明程敏政(1445一约1499)撰。程敏政字克勤,休宁(今属安徽)人。十岁时以神童荐,英宗召试,即日赋圣节及瑞雪诗,并经义各一篇,援笔立就,文采粲然,奉诏读书于翰林院。成化二年(1466)进

  • 泾县志

    三十二卷,首一卷,清李德淦、周鹤立修,洪亮吉纂。李德淦,字梅岩,直隶延庆人,嘉庆九年(1804)来任泾县知县。洪亮吉,生平见本书《宁国府志》条。泾县志自宋嘉定三年(1210)县令王林创修,其后明宣德、

  • 大戴礼记

    十三卷。汉戴德(生卒年不详)编。德字延君,西汉梁治(今河南商丘)人。曾任信郡王(刘嚣)太傅。与其兄戴圣同学《礼》于后苍。宣帝时曾立为博士,称“大戴”,也叫“太傅《礼》”,为当时今文礼学“大戴学”之开创

  • 增修灌县志

    十四卷首一卷,清庄思恒修,郑珶山纂。庄思恒,曾任灌县知县。郑珶山,昌州人,曾任训导。按灌县志,创修于乾隆年间,嘉庆以后,曾经续修数次,讫未成书。庄氏任县令后,再度纂修,以乾隆旧志为底本,博采旁搜,灿然

  • 缥缃对类

    二十卷。旧本题明屠隆(生卒年不详)撰。屠隆著有《篇海类编》。本书采对偶字句自一字至四字。各区门类,都是市井幢轴之词。俗陋可笑。《四库全书总目》云:“隆虽佻荡不检,游谈无根,然其谬尚不至此。殆坊贾所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