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中庸总说

中庸总说

一卷。中庸读法一卷。清王又朴撰。是书的总说,乃顺经文而畅其旨,无所阐发。读法,则就朱子九条而广之。其解“费隐”,谓因其不可离,则无处非道,无时非道,故称“费”,因其费则瞻在前而忽在后,故称“隐”。又说“中庸”之名,始发自仲尼,不中必不庸,不庸也必不中,二字分拆不得。又说《中庸》全是说《大学》,中庸即是至善,时中即是上至善。其言庸言庸行,无人不自得,乃为修身。其言父母兄弟妻子,乃为齐家。其曰祭祀郊庙九经,乃为治国平天下。又说《中庸》全是说《易》之乾卦。如言强,言不息。即君子之自强不息。言时即时乘六龙以御天,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言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即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至于性命天地日月四时,鬼神之言,无不从《易》来。此条可与惠栋的《易大义》相参证。该书有乾隆十二年(1747)刊本。

猜你喜欢

  • 魏三字石经尚书残石

    一册(玉简斋影印本)。罗振玉影印。首册印原石,次取剪装本依原石字体尺寸影印。末有宣统丁巳闰月罗氏跋。石刻为魏正始中所刻石经《尚书·君奭》残字,每字以古文、篆、隶三体书写,先为古文,次为篆、隶。合计三体

  • 尚书古文证疑

    四卷。清孙乔年撰。孙乔年字保田,江苏高邮人,清代学者。本书作于乾隆甲申(1764年),所以没有看到惠栋、王鸣盛等人攻击东晋伪《古文尚书》的书。然而明代攻击《古文尚书》最为激烈的梅鷟,孙乔年在书中也没有

  • 辜君政续书

    二卷。元陶凯撰。陶凯字中元,江都(今江苏扬州)人。生卒年不详。至正七年(1347),陶凯任永丰(今属江西)教谕,值县令辜中离任,永丰百姓请刻其善政于石,本书即为此而作。主要叙其政绩,并附以《赠言》、《

  • 周易详说

    十九卷。清刘绍攽撰。刘绍攽,三原人。此书大旨以程传为宗,与《本义》有很大不同,与邵子先天之说也不尽相同。有所独见。唯独对汉儒旧训掊击过当,颇近于颠倒错乱。其议论纵横,也是大抵随文生义,所以往往自相矛盾

  • 丧服经传王氏注

    一卷。魏王肃(详见《仪礼注》)撰,清马国翰辑。《隋书·经籍志》别出《丧服经传》一卷,王肃注,《唐书·艺文志》题注《丧服记》,应当是在前代,《丧服》在十七篇外单行,因此,马、郑等人都著有《丧服经传注》。

  • 大隐楼集

    十六卷。明方逢时(约1556前后在世)撰。方逢时,字行之,一字兆行,号金湖。湖北嘉鱼人,生卒年未详。嘉靖二十年(1541)进士,除江苏宜兴知县,征收户部主事,改工部、历员外郎中,出为宁国知府,迁广东副

  • 泰卦

    “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1)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

  • 隋文纪

    八卷。明梅鼎祚(1549-1615)编。生平见《才鬼记》。梅鼎祚仿冯惟讷《古诗纪》之意,辑陈、隋以前之文,编为《文纪》,此为其终。南北至隋一统,凡齐、周之故老,梁、陈之旧臣,咸荟粹一朝,成文章之总汇。

  • 百可亭摘稿

    九卷。明庞尚鹏(?-1580)撰。庞尚鹏,字少南,广东南海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官至副都御史、巡抚福建。天启初,追谥惠敏。事迹俱载《明史》本传。是集有奏疏四卷,杂文三卷,诗二卷(分三编)。

  • 四书摭余说

    七卷。清曹之升撰。之升字寅谷,浙江萧山(今浙江萧山)人。官至陕西醴泉县知县。是书分《论语》三卷,《大学》一卷,《中庸》一卷,《孟子》二卷,皆取其实事之当考证,为博征而详说。邵晋涵序称其以和粹之识,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