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九章代数草

九章代数草

十卷首一卷。清卢靖(详见《迭微分补草》)撰。《九章代数草》成书于1887年,当时卢靖任天津武备学堂算学总教习,与华蘅芳等同堂授学。他令使学生试以西学代数知识演算中算题,校成此书。全书内容浅显,习题多取自《算法统宗》、《益古演段》、《九数通考》等书。《九章代数草》目次如下。卷首:序,释号,异乘同除,同乘异除,异乘同乘,异除同除,同乘同除;卷一:方田;卷二:粟布;卷三:衰分;卷四:少广;卷五:商功;卷六:均输;卷七:盈朒;卷八:方程;卷九:勾股;卷十:附三角形法。在该书卷首序中,卢靖叙述了武备学堂开设算学经过及该书写作意图,详录如下:“光绪乙酉,李文忠创北洋武备学堂于天津。录淮军子弟年力富者,延德国将弁教习之以备干城之选。而算量测绘为军事必须之学,西将多非此事专家,又故为迂折延缓,阅一载而仅授加减乘除。文忠调知之招靖于京师,令为算学总教习,同年,姚君石泉、算学老辈华君若汀,先后皆延聘到堂,孙君晓槎亦与焉。聚海内畴人于一堂,朝夕讨论,亦一时之盛也。然学徒中深思者固不乏人,年力太长心不能入者亦多有。杨艺芳京堂总办学事,遂请于文忠另招幼年生徒四十人,算术课程邀靖专授。期年之间,九章之外,代数、几何并能知其概略。功课之暇,举九章几何之题,命各以代数式演之。三阅月成《几何代数衍》六卷,《九章代数草》十卷。虽皆畴人易为之事,然髫龄幼童能于学习期年之间而成此算草,岂不大可贵哉。宜德将李宝惊叹赞赏谓吾黄人之智慧且有过于西人也。草藏行箧十余年,奔走俗吏录录鲜暇,无克为诸生校刊。今暂代理直隶大学堂事,胡直生廉访索不佞算稿,因先呈此稿付刊,庶解九章者得据此为治代数之管钥。沟通会悟,由丙推丁,引伸而触类,盖亦贤所乐闻与。嗟乎,事理繁颐,学术奥博,得其道则事半功倍,失其道则穷年兀兀,玩时废日者多矣。天下事皆如是也,岂区区一算术然哉。光绪癸卯仲秋沔阳卢靖叙于保定大学堂”。全书体例依同《九章算术》,部分演草尚有错误。原书拟将刊刻,但终未刊印,其手稿本已残缺,今仅存首卷至卷二,卷五至卷八共两册,缺卷三至卷四,卷九至卷十共四卷。残稿本现藏于天津师范大学图书馆。当代学者李兆华为之作跋,载于《数学史研究文集第一辑》。

猜你喜欢

  • 荆驼逸史

    共收书五十三种(又附一种)。题清陈湖逸士编。陈湖逸士,真实姓名及事迹皆不详。该书原序假托在苏州陈仁锡别庄无梦园掘地所得。主要收录明末泰昌、天启、崇祯三朝间的野史以及有关东林党、三藩的史料。该书为汇刻明

  • 竹窗诗文辨正丛说

    四卷。旧本题嚣嚣子编。从书中所引观之,系南宋人。本书作《诗辨证》二卷、《文辨正》二卷,皆摘抄前人诗话、语录而成;词皆习见。只有《李希声诗话》、《薄氏漫斋录》、《世韵语》三书世所少见。本书有收入《四库全

  • 沈下贤文集

    十二卷。唐沈亚之(781-832)撰。沈亚之,字下贤,吴兴(浙江湖州)人,元和十年(815)举进士,文学家,官至福建团练副使、历殿中侍御史、内供奉、栎阳令,登直言极谏科,参与平定李同捷判乱。乱平后遭嫉

  • 孤臣述

    一卷。明末许令渝(生卒年不详)撰。令渝,浙江海盐人,崇祯进士,官至吏科给事中,明亡后返归故里,未几而卒。著有《容庵存稿》三卷。该书述其自崇祯十六年(1643年)至永历二年(1648年)五年间所亲身经历

  • 邵阳县志

    ①四十九卷,首一卷,清唐凤德修,黄崇光等纂。唐凤德,字梧庄,河南邓州人,曾任辰州粮捕和邵阳县知县。黄崇光,字歉山,安化人,曾任翰林院庶吉士和宝庆府学教授。《邵阳县志》嘉庆二十五年(1820)刻本,共四

  • 汉书西域传补注

    二卷。清徐松(1771-1838)撰。徐松字星伯,顺天大兴人,嘉庆十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陕西榆林府知府,道光十八年(1838)卒,时年六十八岁。他博览群书,遍游天山南北两路,记山水曲折,作《西域

  • 杜律注

    二卷。旧本题元虞集(1272-1348)注。生平详见《平猺记》辞目。此编所注杜诗,凡七言近体一百四十九首。卷首杨士奇序,称春解题桃树一篇,了然于仁民爱物之旨,深得杜意,必伯生所为。但欧阳元撰集墓碑未载

  • 握机经解

    一卷。清王撰。王字始旦,绛州(今属山西)人。生卒年不详。此书根据《李卫公问对》,以《握机经》384字皆太公增衍之文,故采辑各家旧说,参以己见,为之集注。《四库提要》对此书评价不高,谓《问对》本阮逸伪撰

  • 盐法考

    十卷。不著撰人名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疑其为明末人所作。考辨各代盐法之沿革演变,时间下限为明崇祯初年。无序目,先总论,后按地域分述,包括两淮、两浙、长庐、山东、福建、河东(黄河以东,即今河北、河南境

  • 别本干禄字书

    二卷。唐颜元孙撰。是本乃顺治进士柏乡魏裔介所刊。《四库提要》列入《存目》,称为“别本”。它与湖本、蜀本不同:一是卷端加以考证,或题为“炎武按”,当是顾炎武之语;或不标姓名,不知出于谁手,可能就是魏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