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亢仓子

亢仓子

一卷。唐王士源(生平事迹均不详)编撰。旧本题周庚桑楚撰(不确)。庚桑楚之名,始见于《庄子》。据《庄子》外篇《庚桑楚》记载:“老聃之役有庚桑楚者,偏得老聃之道,以北居畏垒之山。”晋司马彪、郭象等据此认为庚桑楚:姓庚桑、名楚,老子弟子。后人又尊称为庚桑子,还传说他曾居庚桑洞(今江苏省宜兴县东南)。《史记·庄周传》称《庄子》:“《畏累虚》、《亢桑子》(即《庚桑楚》)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而司马迁并未言及有无其人与其书。《庄子·庚桑楚》也未言及著书一事。《汉志》、《隋志》也都没有著录,说明原无其书。唐代王士源据《老子》、《庄子》、《列子》、《文子》、《商君书》、《吕氏春秋》、刘向《说苑》等书中有关内容编撰而成此书。名为《亢仓子》,似欲别于《庄子》中的《庚桑楚》与《史记》所述《亢桑子》,但亢仓、亢桑、庚桑三者之义相同。所以《亢仓子》又名《亢桑子》、《庚桑子》,唐代尊称《洞灵真经》又名《亢仓子洞灵真经》。《亢仓子》一书,分《全道篇》、《道用篇》、《政道篇》、《君道篇》、《臣道篇》、《贤道篇》、《训道篇》、《农道篇》、《兵道篇》计九篇。全书从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阐述治国方略及处世之道。认为各行各业各有其道。如其《道用篇》强调“鸡辰而作、负日任劳、流汗沥地、夜分仅息,农夫之道也。”又述如何求利而为“贾竖”之道,“咽气谷神”、“日精炼仙”等为高士之道及何为人臣与君主之道等;其《农道篇》强调务农是治国理民之本,《兵道篇》强调三军一心而无敌。总其要旨,言道之用;偏重于治国、求贤、教化、安民、务农、用兵之术,又涉及臣民处世之道。此书在流传中曾有九篇、二卷、五卷的不同,后人又合而为今所见一卷本。后世许多学者都对此书进行过深入的研究与探讨,说明此书影响较深。唐柳宗元疑其非庚桑楚之作。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高似孙《子略》都称唐开元、天宝间(713-742)尊《庚桑子》为《洞灵真经》,求其书而不获,襄阳处士王士源采诸子文义类者献之。此说必有所据。《四库提要》据王士源自序及韦滔序,称此书“乃士源补撰,原非伪托。”“后人疑者纷纷,盖未之考也。”认为其书虽杂剽诸子之词而内容“联络贯通,亦殊亹亹有理。”近人评价《亢仓子》多依此说。然而据《亢仓子》之文义及所依诸书,知王士源此书是对道家思想的承继与发挥,是研究道家入世的重要古籍之一。现存清《四库全书》本、《诸子汇函》本、《二十家子书》(题《亢仓子洞灵真经》)本。

猜你喜欢

  • 楚辞串解

    一卷。清陈大文(生卒年事迹不详)撰。陈大文,字简亭。此书见饶宗颐《楚辞书录》引日人西村时彦《读骚庐丛书》,日本大阪大学藏钞本(怀德堂文库旧藏)。

  • 礼记沈氏义疏

    一卷。后周沈重(详见《毛诗义疏》条)撰。清马国翰辑。是书所辑音多于义,与《诗疏》同。可能其音多为《释文》称引,其义则为《孔疏》删削的原故。沈重于《诗·燕燕》篇,有“协句”之说。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云

  • 夷陵州志

    十卷,拾遗一卷,明陈宣修,刘允、沈宽纂。陈宣,平阳人,官夷陵知州。刘允,荣昌人,进士。沈宽,弘治间贡生,官训导。考宜昌志,宋代有黄环《夷陵志》,载《宋史·艺文志》,元代有《硖州路夷陵志》,又有明初《夷

  • 兰亭考

    十二卷。宋桑世昌撰。桑世昌,南宋时人。陆游的外甥。淮海人,世居天台山。此书系考证晋王羲之所作《兰亭序》书帖。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所载,《兰亭考》原名《兰亭博议》,共十五卷。刊行时经高似孙删改,存十

  • 古文尚书残卷

    本书为敦煌本《古文尚书》残卷,为巴黎国家图书馆藏残卷五,共存《古文尚书》十七篇半。其中甲卷为《夏书》四篇,乙、丙两卷为《商书》七篇,丁、戊两卷为《周书》六篇,另外还有《顾命》篇的残片九行半,都是唐玄宗

  • 武穆王演义

    见《大宋中兴通俗演义》。

  • 定峰乐府

    十卷。清沙张白(1626-1691)撰。沙张白原名一卿,字介臣,号定峰。江阴(江苏江阴)人。终身未仕,往来各地,与洪升、曹乐等有交往。著有《定峰乐府》。是集凡十卷。均为其所作乐府诗。曹乐为之评点。考集

  • 泽农要录

    六卷。清吴邦庆(生卒年不详)撰。吴邦庆,字霄峰,直隶霸州(今河北霸县)人。官至河东河道总督。吴邦庆家乡地势低洼,积水很多,能够种植水稻。吴邦庆便辑录前人农书中有关种稻的论述,结合自己的经验和认识,写成

  • 观象反求录

    无卷数,清甘仲贤著,甘仲贤字应篪。云南姚安人,光绪二年(1876)举人。此书所谓观象,即是观文十四卦之大象。在“周易”各卦《大象》辞中,经常有“君子以”、“先王以”、“后以”、“上以”的字样,其意都是

  • 性理纂要

    八卷,清代冉觐祖(1636-1718)撰。冉觐祖见《易经详说》。全书分“附训”、“附评”两部分,前四卷为“附训”,内容是摘录周敦颐《太极图》、《通书》,张载《西铭》、《东铭》,程子《定性书》五部之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