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人物志

人物志

三卷。三国时魏刘邵(约182-245)所撰。刘邵字孔才,广平邯郸(今河北邯郸市西南)人。建安中为太子舍人,黄初中转尚书郎、散骑侍郎,明帝时初任陈留太守,又诏为骑都尉,升迁散骑常侍。正始中,执经讲学,赐爵关内侯。刘邵博洽经史,工于文辞,当时颇负才名。夏侯惠《荐刘邵表》云:“文学之士嘉其推步详密”,“文章之士爱其著论属辞。”曾作《赵都赋》,颇得明帝称美。又作《许都赋》、《洛都赋》,以讽谏当时。刘邵一生著述极多,曾撰《皇览》、《都官考课》、《律略论》、《法论》、《人物志》等,多亡佚,唯《人物志》尚存。《人物志》现存三卷十二篇,隋唐志均列入名家。《四库全书》修订时,列入杂家类。《人物志》一书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其主要论点有:阴阳五行是人的性格、品质和才能的基础,人物的不同是由天赋本质所决定的。《人物志》开头就说:“盖人物之本,出于情性。情性之理,甚微而玄,非圣人之察,其孰能究之哉?凡有血气者,莫不含元一以为质,禀阴阳以立性,体五行而著形。苟有形质,犹可即而求之。”他主张以自然来说明社会人,以人的自然形质来说明人的社会本质。阴阳五行是怎样决定人的道德品质的呢?刘邵认为木、金、火、土、水“五行”相应地决定人体的骨、筋、气、肌、血五种成份,由此再相应地表现为仁、义、礼、信、智“五常”。他说:“若量其材质,稽诸五物,五物之征,亦各著于厥体矣。其在体也,木骨、金筋、火气、土肌、水血,五物之象也。”“五物”,即五行。是说人的形体是“五行”的体现。“五行”各有不同特征;分别在身体的各部位体现出来。人体的五部分决定着人的五种道德品质。他认为,人们禀受五行的成份不同,而表现出在道德品质、性格、才能,乃至容貌、态度、声音、面容等的区别。他说:“然皆偏至之材以胜体为质者也。”“偏至之材”,指道德品质、性格、才能有所偏。“胜体”,指身体中占优势的“质”。是说,“偏至之材”是由于身体中占优势的那种“质”决定的。人的品德、性格的不同,是由于五行中某一行居于优势的缘故。刘邵还说:“偏材之性不可移转”,人们生来就是“偏至之材”,而且“偏至之性”是无法移转,不可改变的。刘邵又说:“凡人之质量,中和最贵矣。中和之质,必平淡无味,故能调成五材,变化应节。”“中和”,阴阳清和。唯有圣人,不是“偏至之材”,禀受阴阳二气十分适量,五行的成份也恰到好处,五种道德完全具备,各方面平衡发展,表现为平淡无味,实际上在“平淡”中包涵了绚烂和伟大。刘邵的人物的不同是由于天赋本质决定的,而不是后天的社会实践决定的观点是片面的。他以“五行”来说明人体,说明道德品质,也是穿凿附会、任意拉址。他主张从形质来考察人的品德才能,从根本上说也是荒谬的。《人物志》问世以来,在社会上流传很广,为其作注者,雕刻发行者大有人在。其注主要以北魏刘昺注。主要版本有《汉魏丛书》本,明万历刘氏刊本,《墨海金壶》本,守山阁刊本,明嘉靖已丑刊本,明仿宋本,乾隆十二年彭氏宝机楼重校定刊本,万历刊本,似即两京遗编本,益雅堂丛书本,《畿辅丛书》本,《四部丛刊》本、《四库全书》本等。

猜你喜欢

  • 古音附录

    一卷。明杨慎撰。杨慎事迹见“俗言”。是书专取古韵异读之字,详考其音义异同,征引颇富。然冗杂而无条理,盖是编乃慎在滇时凭记忆所及随手摘录者也,复见及牵引武断之说时或有之。有《函海》本。

  • 六书通摭遗

    二卷。清毕星海(生卒年不详)撰。星海字崑源,海盐(今属江苏)人。其祖父宏述辑有《六书通》,盖本闵齐伋《六书通》之意,集三代秦汉篆法,以《说文》之字为标首,下列古文、籀文以及鼎彝符印。其体例与《金石韵府

  • 竹隐诗草

    一卷。清贺桂撰。贺桂,生卒年不详,字秋安,号竹隐居士,江西永新人,知县龙有珠之妻。清代词人。家中藏书甚丰,贺桂自幼酷爱读书,多通经史。龙有珠到攸县任知县,后返回故里,携家隐居在龙溪,筑楼为舍,并起名为

  • 了翁易说

    一卷。陈瓘(1060-1124)撰。陈瓘,字莹中,自号了翁,学者称了斋先生。北宋南剑州沙县(今福建沙县)人。为官屡与权要相悖,仕途不达。少好读书,笃学有识,为人谦冲,语不苟发。《了翁易说》又名《了斋易

  • 文选颜鲍谢诗评

    四卷。元方回(1227-1307)撰。是编取《文选》所录颜延之、鲍照、谢灵运、谢惠连、谢朓之诗并以次各为评论,评谢灵运诗,多取其能作理语者,又好评一字为名眼,仍不脱宋人旧俗。对其他人之诗的评论,不象《

  • 监国鲁五年大统历

    明黄宗羲(1601-1695)撰。宗羲字太冲,号梨州,余姚人。康熙中举鸿博,荐修《明史》,均力辞。诏取所著书宣付史馆,史局大案,必咨之。卒年八十有六。著有《南雷文定》、宋元明儒学案等书数十种。学者称其

  • 支离子集

    一卷。宋黄希旦(?-1074)撰。希旦字姬仲,自号支离子,一名晞。为北宋时道士。邵武(今福建邵武)人。熙宁中尝召至京师,典太乙宫事。后病卒,其徒传为仙去此集又名《竹堂集》,为淳祐九年(1249)九龙观

  • 陆状元通鉴

    即《增节音注资治通鉴》。

  • 礼议

    二卷。曹元忠撰。曹元忠生卒年未详,清末民初学者,江苏吴县举人,官内阁中书,任礼学馆纂修,资政院议员。《礼议》一书根据礼经疏注并参照史传,辨析百家异说。全书共二十五篇,并附律议四首,分为上下卷。卷上自“

  • 字诂

    一卷。清黄生撰。黄生生平见“义府”。是书取曹魏张揖《字诂》以名其书。所辑多单音词,黄氏根据六书理论,分析字形,审定音读,判断通假,追溯源流,引据淹博,间用方俗口语。《四库提要》赞是书云:“于六书多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