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仪礼古今文疏义

仪礼古今文疏义

十七卷。清胡承珙(详见《毛诗后笺》)撰。是书分条列举郑注所载古今异文,引用《说文》诸书来证明其正假,义据闳深,辨订精晰,得其大通。书前有自序,称“墨守郑学,鬯厥指归”,其宗旨已大略可见。其所举郑注略例数端,实际上不只这些,而无非择取其当文易晓,承珙没有对其进一步深究,因此,其疏义尚未能尽意,间或出现差错谬误。如以《乡射礼》注,今文无执觯及宾觯云云为衍“无”字,不知注云复奠之者,释下奠于宾大夫之奠,并非释奠篚之奠,因而,云饮酒为欢,醉乃止,今文没有三字句绝,郑首先注释复奠之义,所说的“今文无”,是认为今文没有奠于宾大夫之“奠”字,所说的“执觯者”,是指本节执觯者洗而言。又谈到宾觯大夫之觯者,又指上文宾觯以之主人大夫之觯长受而言,因而,谈及这些来对其加以分别。云皆为爵者,今文对于此诸觯字都写作爵,只有本节实觯写作“觯”字,因而,又云实觯觯为之,误读今文“无执觯”为句,于是,认为“无”字为衍字,所说都不是郑之本义。又以注幕巾也,今文或作幕,为今文借幕为幂,不知今文自作幂,其作幕者是今文之或本(案:今文为高堂生所传本,今文或为大小戴两家所传本。详见《仪礼古今文疏证》条下)。象这类情况,黄以周《六书通故》已经对其加以评论,足以订正其过失。黄氏又分别古今文之各自为义,比胡氏之但明通假又进一步,这又应该另当别论。然而,全书只有此类细微过失,其余疏通证明,都极其精确。李慈铭桃花圣解庵日记,称其深明旨要,非特小学之奥窔,亦为郑学之津梁。这并非溢美之词。荀学斋日记云,遗憾的是其对于郑君之义,仍有很多游移之处,不主高密家法,殊弗思郑氏说经,也择善而从,间或匡正郑失,实际上就是郑之遗意。谭献复堂日记中说,郑注述今古文,今本尚有写官讹误者,要当以正借母子之例求之,无滋曲说。这是没有窥见是书之得失而妄为高论,谭献本来全然不知经学,抑或也无足辨者。此书有道光五年求是堂刊本。

猜你喜欢

  • 陶元亮年谱

    一卷。清王质撰。王质,字文蕴,浙江海宁人。王质是第一个给陶渊明作年谱的人,但谱中疏漏错误之处很多。如写渊明生年,一仍旧说,缺乏考证,又以陶诗“弱冠逢世阻,始室丧其偏”句而误断渊明二十失妾等等。至于年月

  • 全韵诗

    五卷。清高宗乾隆(1711-1799)书,金简摹。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世宗第四子,年号乾隆。1735-1796年在位。乾隆在位六十余年,政绩显赫,尤其是开设博学鸿词科,访求书籍,完成《明史》、《续

  • 优古堂诗话

    一卷。宋吴(约1109年前后在世)撰。吴,字正仲,安徽滁州人。绍圣四年(1097)时中宏词科,靖康时官翰林承旨,与耿南仲朋比为奸,力主割地议和,建炎时谪放以死。其人品殊无足观,然诗话多有可采。其书凡百

  • 筠溪集

    二十四卷。宋李弥逊(1085-1153)撰。李弥逊,字似之,连江(今福建连江县)人。居于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大观三年(1109)上舍第一,调单州司户。累迁起居郎,以封事剀切,贬知庐山县,历知饶州,

  • 闺秀集初编

    五卷。清季娴(生卒年事迹均不详)撰。季娴,兴化(今江苏淮扬)人,嫁与李氏。编有《闺秀集初编》。是集为明妇女诗歌总集。凡五卷。选录了明代妇女的诗歌,编为四卷,又附词一卷。诗均为近体。是集称“初编”本有续

  • 读书札记

    ① 八卷。明徐问(生卒年不详)撰。徐问字用中,号养斋,武进(今属江苏)人。弘治十五年(1502)中进士。历任广平推官、刑部主事、南京户部尚书等职。学者称养斋先生,其学以朱熹之学为宗。著有《山堂萃稿》等

  • 书目答问笺补

    四卷。清江人度撰。江人度,目录学家,生平不详。该书以张之洞的《书目答问》为底本,分类和编次均依照《书目答问》,对其加以补充,校正其中的错误。第一,补充《书目答问》没有记载的版本;第二,补充《书目答问》

  • 言子

    三卷。宋王(生卒年不详)编。字仲潜,一字伯晦,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嘉定十三年(1220)进士,累官至左丞相,因与陈宜中不协而去,生平清修刚劲,度宗时曾诏充上蔡书院山长。陈振孙《书录解题》云,言偃

  • 武林藏书录

    三卷。首一卷,末一卷。清丁申撰。丁申(约1815-1885),原名壬,字竹舟,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清代四大藏书楼——“八千卷楼”的主人。宋朝迁都南渡后,杭州(时称“武林”)成为东南文化的中枢,藏刻书

  • 佛说阿弥陀经义述

    一卷。唐代释慧净撰。慧净生平事迹详见《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辞条。《佛说阿弥陀经义述》旨阐,独以为如来自发起(《阿弥陀经》),即佛告舍利弗从是西方已下为正宗。依经开三分,一由序,二正体,三流通。三分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