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仪礼古今考

仪礼古今考

二卷。清李调元(1734-1802)撰。调元字羹堂,号雨村,又号赞庵。绵州(今四川省北部)人。乾隆进士,又改为翰林院庶吉士,学习期满后被任命为吏部主事。乾降三十九年(1774)充任广东乡试副考官,不久又督学广东。官至直隶永道。调元幼承家学,博通今古,精晓经史小学和金石杂家,并且皆有撰述,被世人称为“通儒”。他辑有《函海丛书》,收入的书达数百种,此书也被刻入。此书的前面有自序。自古以来,儒者在今古文之争上聚讼不已,朱子撰成《古礼经通解》,虽然已成为定论,然而,对古文、今文的不同之处仍然没有详加笺校。此编博采群书,摘取古今文之参互相交之处,悉心加以考订,折衷于古,以补充注疏的漏阙,并且证明从今之非,在这一方面,读礼经者可以一目了然。全书共分上下两卷。其编排次序仍依照原本,首篇为《士冠礼》,其次,其顺序依次是《士昏礼》、《士相见礼》、《乡饮酒礼》、《乡射礼》、《燕礼》、《大射仪》;下卷为《聘礼》、《公食大夫礼》、《觐礼》、《士丧礼》、《士虞礼》、《特牲馈食礼》、《少牢馈食礼》等。著者以小学古文及校勘学来校正原文的错误,补充注疏的遗漏,文中有许多精义卓识,此足以表明著者对于经文小学的研讨之深,故能阐幽探赜,发前人所未发。按照《仪礼》周公所手著来教导天下士,在这一点上,与皆讲天子之事的《周官·六典》不同。自秦以来,典籍漫灭,汉兴以后,开始求录天下遗文,于是有了今文、古文的划分。此书的旨意以为礼经当从古文,理由是今文出于传而古文出于篆,传者的口授或许有讹误之处,但篆者的古本犹存。此说颇有道理。是书博引群书,以证明作者的观点,又根据金石小学来校正其字,这的确补正了朱子的遗阙。《仪礼》一书,汉代以前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唐代韩昌黎已认为此为难读之书,而是书对每篇都有若干条的考证,学者执有此书或许可以避免难读之叹。此书有函海本。

猜你喜欢

  • 大沩五峰学禅师语录

    一卷。明代释如学(生卒年不详)撰。如学,俗姓任,字无为,号五峰,临潼(今陕西省)人。二十岁于五台山出家,从天齐师观修净业,学思并进。广阅佛书,遍游金刚。先后出游天台、杭州虎跑、金陵等,参师闻法,成为明

  • 阅微草堂笔记

    二十四卷。清纪昀(1724-1805)撰。纪昀字晓岚,一字春帆,直隶献县(今河北献县)人,清代著名学者、文学家。乾隆进士,由编修、侍读学士累迁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早年讲考证之学,三十岁后以文章名天

  • 神应经

    一卷。明陈会(生卒年不详)撰。刘瑾补辑。陈会字善同,号宏纲。精于针灸。著有《广爱书》、《全身百穴歌》等书。刘瑾字永怀,号恒庵。此书为所进御书。当在正德年前撰成。此书取《全身百穴歌》其中部分内容,增补刘

  • 坊记集传

    二卷。明黄道周(其生平详见“月令明义”条)撰。是书为崇祯十一年(1638)黄道周官少詹事时所进《礼记》注五篇之三。《坊记》为《礼记》篇名。是书以《坊记》为经,分为三十章,每章各立名目,上卷之自为大坊第

  • 浑源州志

    ①二卷。明赵之韩修,王浚初纂。赵之韩,河南汜水县人,出身举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任浑源州知州。该志修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该志能考经据史,别出《恒山志》,以昭禋祀,以纪名胜、述游览,然于

  • 通雅

    五十二卷。明方以智撰。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号鹿起,又号曼公,安徽桐城人。少与陈贞慧、吴应箕、侯方域等参加复社活动,人称四公子,驰名文苑。崇祯十三年(1640年)进士,官翰林院检讨。入清

  • 南唐二主词校

    一卷。清王国维(1877-1927)撰。王国维,初名国桢,字静安,又字伯隅,号观堂、永观,浙江海宁人。清代秀才,自幼敏慧,有才名。十六岁入杭州崇文书院学习,与同邑陈守谦、叶宜春、褚嘉猷交好,号称“海宁

  • 钦定廓尔喀纪略

    五十四卷,首四卷。清乾隆帝敕撰,方略馆编纂。记第二次西藏与廓尔喀(今尼泊尔)边境事件,亦记乾隆“十全武功”最后一部要籍。自乾隆五十六年(1791)八月始,至五十八年十月止。《钦定巴勒布纪略》姊妹篇。内

  • 游荐山集

    四卷。宋游酢(1045-1115)撰。游酢,字定夫,建州建阳(今福建建阳)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调萧山尉。近臣荐其贤,召为太学录,两为太学博士。历知汉阳军、和、舒、濠三州。曾师程颐、程颢,与杨

  • 道山集

    六卷。明郑棠(约1414前后在世)撰。郑棠字叔美,浦阳(今浙江浦江县)人。生卒年不详。明永乐中官翰林检讨。著有《道山集》。是集凡六卷。首卷为赋,卷二为辞、颂、铭、赞及四言、五言古体诗、歌行、乐府、七言